智驾网 2023-04-02 18:54
黑芝麻杨宇欣:智能汽车下半场是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
分享
规模化带来了我们在发展新技术的底气,因为只有这么大的规模才有可能去培养出新的技术,因为在自动驾驶领域或者新的智能车领域,中国的车企已经第一次走入了无人区。

3月31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清华大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共同协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在京开幕。


本届论坛为期三天,以“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为主题,共设有2场全体会议、9场开放专题论坛和4场闭门会议。论坛同期将举办丰富多彩的新车展示、产业链及核心零部件展示、以及多个重磅课题研究报告发布等全面贴近产业实践,促进跨界交流的互动活动。


在第三天的“智能汽车论坛”中,与会嘉宾主要讨论了芯片、操作系统、域控制器等智能汽车关键技术进展;智能汽车进入量产阶段的整车进展;车路云一体化进展及趋势;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发张格局与创新路径;智能化阶段的产业链企业关系;构建智能汽车发展的新生态体系等议题。


在论坛现场,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MO 杨宇欣先生发表了相关演讲,以下内容为演讲全文,简单编辑,未经本人审阅。


大家下午好。其实芯片行业我们感觉大家在一起还是很好的,因为大家在一起带来了很多发展机会,市场规模非常大。百人会的活动我们每年都会参加,百人会的活动是每年汽车行业的风向标,年初的观点很大程度上会左右整个行业产业链里面大家对今年一年前期的展望并且通过一年的时间去实践,刚才在外边交流的时候发现我们今天演讲嘉宾的产业链非常全,包括IP公司、芯片公司、模拟芯片、算法系统等都有,我觉得现在其实中国这一波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确实让整个上游的产业链更加的蓬勃发展起来。

    

我今天也是跟大家分享一下从黑芝麻角度怎么样展望一下智能汽车产业进程,虽然我们叫下半场,但是其实这个下半场还很长。

    

这是我今天分享的三部分,上半场我们看到整个汽车行业的变革,我们可以回溯一下这个时间是怎么开始的,我们看可能十几年前中国从电动车开始进入新能源这个大潮,花了十年时间把中国整个电动车的产业链培养起来,出现了宁德时代等等这样一些头部企业,昨天听主论坛的时候,全球60%以上的电池已经是由中国企业来供应了。我们相信,未来这个创新在智能化这个领域,中国厂商还有很多的机会。现在这个新的智能汽车的时代,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带来的产业链的变革,给上游的产业链的重构也带来了机会,现在的创新焦点已经从原来的传统动力底盘等等转向核心的芯片、算法包括电池技术、软件、数据等方面创新。所以我们看从2020年开始,智能化的大潮开始之后,整个产业链重构就开始了。这两天跟很多产业链合作伙伴在交流过程中,现在仍然处在产业链重新定义自己边界的过程中。因为整个产业链重构带来了,第一,很多新面孔出现,因为我们看到很多传统时代的供应链有些企业已经没法在满足新技术需求,所以需要有新的供应商进来,同时随着整个电子化软件等等数据的这些新的技术的引入,也出现了很多新的环节。我们相信未来新技术所带来的这种变革会让整个产业更加欣欣向荣。所以我们看上半场,基本上我们自己定义的上半场,整个智能汽车现在的产业格局,大的格局和方向整个产业已经达成了相当的共识。

    

下半场发展什么?今年初开始我们已经深刻感受到大家在讨论智能电动车的时候,讨论的话题或者风向已经开始变化了,第一就是过去这几年整个新能源车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带来了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底气,因为怎么来讲,原来过去中国汽车产业更多还是跟着全球汽车发展的产业趋势走,但这几年新能源车不断的增加,去年比前年将近翻倍,今年又有很大的增长,未来这几年增长很快,从智能化,我这个数据其实是我们去年综合统计的咨询机构来的数据,25年L2及以上的自动驾驶渗透率超过20%多,这两年数据又被更新,很多人讲25年可能要到80%了,也就是说以电动化和智能化带来的新能源车产业的变革发展非常快,这是中国的机会,因为第一次中国整个汽车产业走在了时代的前面,特别是在智能化,因为大家看从全球的比我们的增长速度或者智能化速度非常快,很多新的技术开始在中国优先的得到使用。单车智能就成为现在汽车行业最重要的话题,我们讲智能驾驶单讲单车智能也不够,车路协同就是必经的路,大家看到包括政府的主管部门也开始谈车路协同更加的普及的一些政策和趋势的分析,我们认为未来车路协同应该是整个自动驾驶发展进一步落地的一个必经之路。从整个自动驾驶来讲,这其实并不只是汽车行业本身的事,因为大家看汽车行业在谈自动驾驶,但我们认为真正的自动驾驶要上升到整个交通这个层面。未来城市数字化里面最大的场景就是交通,交通的智能化里面最大的救是自动驾驶,未来想象一下这些无人驾驶的车需要通过云端、路端再通过车端三位一体方式真正实现自动驾驶,现在我们看新基建更多围绕在电子化、数字化这些领域的建设,未来路端智能化包括云端城市的大的云控平台智能化可能是未来自动驾驶发展最快的路,中国在这方面走的很快,因为其实我们认为,其实全球最容易实现车路协同的可能就是中国,因为在中国很多标准特别是和基建相关的都是政府在推动,大量的资金支持,这是比全球其他地方更容易达成标准快速推行的,现在仍然面临的问题车路协同是什么?就是商业化的闭环,现在大家都在探讨商业化的闭环,我相信随着车路协同整个它覆盖规模的增加,这个商业闭环会慢慢形成。

    

今年年初大家的风向变了,讲的都是规模化、性价比,其实我们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23年以前大家讲自动驾驶讲的是什么?讲的是性能,我需要多少T的算力,要怎么样,加很多的这些高性能的东西,为什么?因为我们自己观察看其实这几年所有的车企面临的都是向新能源、向智能化的转型,转型首先需要在你的品牌之上加诸很多的科技属性,同时来教育用户把这些高附加值的应用让用户真正能接受,作为他采购新车时候的一个关键考虑因素,我相信其实大家都同意这个观点,这几年做的很成功,我们看新车,自动驾驶功能,先不管是L几,L2或者L3,L2或者L2+都会成为新车采购的关键点,但是同样面临的问题是,整车成本的压力,现在我们非常明确的感觉到,成本压力已经传导到我们上游,车厂会在实现性能同时有更家高性能的东西。我们讲下半场智能汽车的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性价比是推向规模化、推向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的点,首先我们教育了用户,自动驾驶是标配,然后我们让车厂通过自动驾驶挣到更多钱,开发出更多车,能够更普及,同时规模化带来了什么?规模化带来了我们在发展新技术的底气,因为只有这么大的规模才有可能去培养出新的技术,因为在自动驾驶领域或者新的智能车领域,中国的车企已经第一次走入了无人区,到底未来怎么发展?原来很简单,外国人走的路我走一遍,但现在其实不是,因为我们找不到城市被验证过的路,通过规模化我们要开始实现创新性。其实认为今年中国汽车行业或者自动驾驶或者智能汽车这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性价比,一个是创新性,这个创新性来自于哪儿?来自于中国独特的创新性我认为中国开始在智能创新领域逐渐走出自己的路径,前几年在学习特斯拉,特斯拉前几年不需要毫米波的时候只要视觉,我相信行业很多的讨论,包括跟汽车行业很多车企非常高层的技术的这些领导者们交流,大家说特斯拉这个方向可能不错,我们也要试试,但实际上很难通过现有的国内车的技术来落地,

    

所以中国的自动驾驶一直在走多场景的路线,包括激光雷达的厂商讲,激光雷达在中国在高低辅助驾驶或者自动驾驶领域得到应用,所以中国在慢慢走自己的路,这是未来在往后走可持续发展,我觉得中国智能汽车领域非常重要的一个点。

    

本土化的供应链也非常重要,因为其实这几年我们一直在讲,一方面我们讲几个观点,第一我们一直认为未来3到5年L2到L5是最大的市场量最大。第二我们认为供应链的本土化地域化会逐渐的出现。另外从整个智能汽车确保整个供应链的安全性、可靠性来讲,从本土的供应链甚至到区域的供应链,因为大家发现其实中国有几大区域,包括长三角、珠三角这些,这些区域本地化的供应链我们认为也是未来发展很重要的点。

    

如何通过高性能车规芯片助力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呢?其实从技术领域中国在慢慢走自己的路,主流的芯片还是以海外供应商为主,确实通过欧美日车企的发展带动本土供应链的发展,再成为赋能全球的供应商,到一些功能单元的SOC比如最早的ADAS也是海外厂商为主,到行泊一体,特别是如何用单芯片支持行泊一体,中国开始走在前面,很多中国厂商率先把行泊一体落地开始量产,再到跨域融合,我们认为像中央计算的演进路线不可能一蹴而就,通过芯片架构的不断创新带来电子电气架构的不断创新最终走向中央计算,这是一个逐渐往前渐进式发展路线,所以在新电子电气架构发现中国包括芯片厂商包括车企开始做新的探索,并不完全是说照搬海外的这些企业验证过的技术,所以我们开始走出自己的路,到未来中央计算我们乐观的估计,中国有这么多优秀的之前演讲的很多企业,这么优秀的中国芯片企业,我们有必要在芯片行业,中国的芯片企业能够和海外的芯片企业平分秋色,大家能够有规模化,但是在规模上面我们能够有机会。

    

黑芝麻作为国内专注在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的企业,我们2020年6月份发布了,经过这几年经过充分的市场验证成熟,去年开始正式量产出货,而且我们形成了从泊车从5V到10V的NOA的功能,完整的解决方案,而且也都开始跟客户落地。而且今年我们讲到性价比,如何真正实现性价比,经过这些年的打造我们能够真正实现10V下支持NOA的行泊一体的BOM成本控制在3000块钱,这是真正给客户带来实际价值的,而且我们这3000块钱算力可以支持50到100T,这是我们现在的成本,今年我们和客户进一步优化成本还有下探空间,所以今年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能够去通过供应商的技术能力、优化能力帮助车企解决他们成本的压力。

    

我们去年已经宣布了包括跟江淮、吉利、东风汽车的量产项目,其实现在国内已经超过接近20家车企的定点,我们陆陆续续会发布,因为毕竟我们要跟车企自己发布的节奏匹配,相信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已经走过了0到1,接下来我们真正通过性价比的产品从1到100不断支持客户实现它产品的创新和市场的扩展。

    

下一步是什么?我刚才讲了性价比我们做了什么?那针对创新性我们做了什么呢?从车来看,车里面的电子电气架构越来越复杂,要支持的功能越来越多,我们罗列一下车里面要实现的功能。自动泊车、L2++行车系统、安全信息系统、舱内感知、信息娱乐系统,CMS终于有法规支持了,我们现在也在做。包括智能场景化交互、包括网关的交互,我们要实现呢?我们要通过芯片架构的创新,把所有的功能集中在一起,通过芯片架构创新带来电子电气架构的创新,真正实现这种跨域计算平台的落地。这是我们经过过去这几年一直在尝试的,这也是我说的,我们的底气来自于哪儿,这是非常创新的东西,通过芯片架构我们的底气来自于中国市场空间非常大,中国的车企需要新的技术来带来技术的革新以及成本的降低,而且这么大体量其实是足够去支撑种新的技术落地的。

    

最后,我们计划4月份发布经过我们24个月的研发,我们很大的投入的全新的创新性的产品我们4月份发布,请大家期待。非常感谢。


x

收藏 0
打赏
相关标签:
电话:010-65030507
邮箱:editor@autor.com.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乙6号朝外SOHO D座5097室
北京智驾时代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4 - 2022
Auto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AutoR智驾 智能汽车网
京ICP备1402773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66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211307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