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中汽翰思管理咨询公司协办的第十五届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年会在青岛盛大开幕。本届会议共形成了113场行业领袖、企业高层及专家的演讲、106家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展示,吸引了来自国内外500多家机构近2000位专业代表参加。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赵莲芳担任本次大会主持人,代表主办方向青岛市对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以及对各位专家、与会代表、媒体朋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她表示:TMC一直以来聚焦在节能与新能源动力系统及关键零部件领域,包括动力总成、发动机、变/减速器、电机、电控等高附加值关键部件,核心内容与青岛在汽车产业发展路径上的规划方向紧密贴合、资源互补,这也是促成近两年TMC落地青岛的重要原因。TMC从2009年第一届变速器和混合动力研讨会,第四届EV多挡变速器和集成电驱动单元研讨会,到近几届深入到电机、功率半导体以及横向扩展到商用车动力系统等,研讨内容已覆盖电动化和混动动力系统的各个领域。为了更好地发挥TMC在动力系统领域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方向、促进产业链强链补链的积极作用,从本届开始,TMC正式更名为“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年会”。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为大会致辞,表达了对中国汽车产业70年华诞的亲身感悟,更对老一辈汽车人的创业、创新精神致以崇高敬意。TMC的成长和名称变革不但反映了动力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还体现了十余年来我国在节能与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发展壮大。当下,“新四化”正给全球汽车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汽车动力系统的转型升级无疑是其中的关键。讲话之中付老提出多项建议:需要坚持长期主义,在继承上发展;要高质量绿色发展,尊重创新,尊重团队,尊重人才;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保证产业的安全和高质量发展,还要推动产业链瓶颈技术的全面突破,且不可盲目自信。在坚持纯电驱动发展战略的同时,统筹推进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协调发展。最后付老向长期以来对学会行业工作支持的各位表达感谢。
他说到:“学术交流是学会的立会之本,TMC是学会除年会之外历史最悠远的品牌活动,TMC质量和规模节节攀升,从小而精做到大而强!”
由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陈万胜进行大会致辞,他首先代表青岛市人民政府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莅临研讨会的各位领导、专家、企业家和媒体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
他指出,青岛市抢抓国家实施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以引进重点整车企业和核心零部件企业为突破口,以引导本地企业向生产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为重点,通过招商引资和本地培育,逐渐形成以整车龙头企业带动,零部件配套稳步跟进,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
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楚宪峰为大家介绍了青岛的汽车整体发展情况,并表示希望青岛市通过强抓机遇、开放合作,和大家建立一个更好的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增长极。
在主旨演讲环节,首先进行开篇演讲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车首席科学家,湖南大学无锡智能控制研究院院长丁荣军,为我们带来题目为:《新能源汽车用功率半导体器件及驱动技术的发展》的精彩报告,向大家展示了结合双碳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中国中车具体研发实践成果,重点对车规级功率半导体芯片设计、模块封装和应用等关键技术,电驱系统核心技术发展做了全面剖析和探讨。最后,对我国未来新能源汽车电驱和功率器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顾问、会士,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教授、FISITA终身名誉主席赵福全带来《产业变革背景下电动系统发展趋势预判》的精彩报告,他表示,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技术路线变化趋势具有多元化、政策驱动和消费决胜等特点。
他谈到,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市场较大,纯电动汽车目前在多方面存在局限,插电式混动汽车因成本、驾乘体验和无里程焦虑等优势,在2035年前有很大发展空间;在动力电池创新方面,涉及结构、材料和制造,三者彼此相互影响且未来均有优化空间,尤其在新材料推出前,结构和制造工艺创新是提升电池技术的关键推动力;在电驱动系统发展趋势方面,未来电驱动的高度集成不再是简单的机械方案,电力电子集成、多物理场耦合和软硬件融合应用是方向,OEM应思考如何建立电驱动系统的“硬件+软件”的核心能力。同时关于电动汽车生态和产业分工,赵院长认为整车企业基本都不会完全离开专业的电池企业,电动汽车生态系统需要专业化分工和各主体之间协同创新。
由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凌和平带来了《电动化动力系统技术及比亚迪的发展战略》精彩分享,介绍到随着新能汽车的迅猛发展,其销量大幅攀升,销售区域迅速扩大,使得新能源汽车在动力经济性、环境适应性、智能化等方面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行业内电池、电机、电控等三电新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叠代加速,比亚迪从纵向和横向创新两个角度提出了从单点创新到集成创新的研发思路,率先开发了电动车专属e平台,开发了高性能电驱动系统。
e平台的电驱动系统开发,深耕高功率密度扁线油冷电机,高效率sic电控等技术创新,并突破了基于一体化热管理和升压充电技术的功能融合,以及电驱动系统与整车的控制融合技术,实现了行业首创的高集成度创新设计。
全体大会下半场主旨演讲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会士,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教授,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徐向阳主持
由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动力开发部总经理李宗华介绍了《未来电驱技术及深蓝汽车实践与思考》。他表示目前电动化浪潮趋势不可挡,为应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爆发式增长,提升新能源汽车综合竞争能力,电驱技术将朝着高压化、集成化、小型化和标准化等方向发展,并对系统集成创新及关键零部件技术迭代进行介绍分析。分享了深蓝汽车在电驱技术自主创新实践内容。22年深耕新能源领域,构建了成体系的正向研发能力,加速电动化转型;历经3代产品掌握电驱核心技术,5年磨一剑,打造原力电动,高效率,高压,强动力的超集电驱;并建成多条电驱总成的智能制造产线。最后,给出了面向未来的电驱动发展建议。建议从完善电驱动系统设计、开发软件及体系;加大自主攻关力度,确保产业链可控;主机厂与电驱供应商产业协同;提升电驱动系统产业化制造工艺与装配水平;提前布局新材料、新工艺技术研发5个方向,加快电驱动技术创新、共建电驱动产业生态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助力国家“双碳”达成。
采埃孚电驱传动技术事业部亚太区研发副总裁王岳发表了《采埃孚新一代超紧凑电驱动系统》的主旨演讲,他表示:采埃孚新一代超紧凑电驱动系统在紧凑性、轻量化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树立了新的标杆,尤其是在扭矩密度方面,与当前市场上现有的乘用车电驱动系统相比处于领先地位。
新一代超紧凑电驱动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峰值功率覆盖100kW到275kW及以上,最大输出扭矩超过5210Nm。其主要技术特点为:①扭矩密度高达70Nm/kg以上②30%重量和安装尺寸的减少③高持续功率,可以达到峰值功率的75%以上④减少20%的二氧化碳碳排放。
上述优势取得的关键是一系列创新技术的应用,例如应用了新式冷却概念和编织绕组技术的电机,创新的轻量化逆变器以及采埃孚独创的InDi减速器(集成行星齿轮组,实现差速和减速功能)。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将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为市场提供高性能有竞争力的电驱动产品!
嘉实多全球传动油液&先进电气化油液产品研发总经理Thorsten David分享了《下一代高性能低粘度电动车变速箱油技术》主题演讲,表示目前电动化转型面临的最大阻碍仍然是来自于续航里程、充电、价格等方面的挑战,而电动车变速箱油技术的创新开发将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介绍了嘉实多公司在低粘度电动车变速箱油技术方面所作的创新开发和深入研究工作。
低粘度电动车变速箱油技术具备提升电驱变速箱传动效率和电机冷却效率的巨大潜力,但油品粘度的下降会带来油膜变薄、摩擦磨损增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仅靠降低粘度的方式会遇到效率提升的瓶颈,而且粘度下降对齿轴等硬件保护的性能提出更大的挑战,嘉实多基于全面的本地和全球技术资源,可以针对不同电驱变速箱硬件设计的特点和需求,独特设计低粘度油液配方,充分发掘其对效率提升的最大潜力,同时提供平衡出色的硬件保护性能,帮助电动车高效平稳运行。
华为数字能源智能电动产品线副总裁陈伟带来了《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动力总成技术趋势分享》,他表示极致高效,极致融合,驾控安全将成为未来动力总成发展创新的重点方向,经过过去几年发展,SiC总成、IGBT总成效率分别提升到92%和90%。随着SiC,超导铜线,镜面磨削齿轴等技术成熟,总成效率将进一步提高,配合超充及4C电池普及彻底解决续航焦虑。
同时,X合一技术已经获得行业广泛认可,未来将从分立部件简单集成走向域控、芯片、功率、功能四个维度的深度融合,配合平台化软件开发平台,提升整车产品力。
最后,在驾控安全维度,传统扭矩控制系统无法匹配电驱输出大动态,发生非预期扭矩输出,扭矩控制将走向短链路高实时方案,提升驾控体验,保证驾控安全。
大会为期2天,同期将有5场并行论坛召开,电动化动力系统全覆盖:电驱动系统、混合动力系统、驱动电机、功率半导体、商用车动力系统论坛,欢迎继续关注。为庆祝TMC15周年,特别举行“健康护航·海滨健康跑”活动,以及2023年度创新技术活动。
x
-
全球最大自动驾驶之城是怎么炼成的? 2024-03-04 10:24
-
15万有骁龙8295,16万配激光雷达,零跑C10发起“配置战” 2024-03-03 14:00
-
大众与小鹏合作首款车型曝光:纯电中型SUV,2026年上市 2024-02-29 15:05
-
英特尔宣布成立全新独立运营的FPGA公司——Altera 2024-03-01 12:47
-
哪吒汽车 All In AI,携手360集团推进大模型产品NETA GPT 上车 2024-03-01 17:21
-
15万有骁龙8295,16万配激光雷达,零跑C10发起“配置战” 2024-03-03 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