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智驾 2018-07-11 12:08
中美贸易战有了史诗的味道 :中德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向结盟
分享
今天(7月10月),在柏林举行的第五次中德政府间磋商会议上,中德两国签订了22份协议及两国企业界代表签署多份经济合作协议,总金额达到300亿美元,其中在汽车产业领域中德签署八项合作,这在以往的历史中十分罕见。

中美贸易战来到今天终于有点史诗级的味道了,合纵联横,大国博弈。

在马斯克来华准备在上海临港建设其海外最大的超级工厂的时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欧洲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一起,推动了中欧在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领域的深度合作。

在一定意义上,中欧可能无法在应对美国贸易征税方面完全一致行动,但在汽车产业领域中欧已接的结盟。

在柏林举行的第五次中德政府间磋商会议上,中德两国签订的22份协议及两国企业界代表签署多份经济合作协议,总金额达到300亿美元。

而在这两天时间内,中德连续签署八项与汽车产业有关的合作,包括宁德时代电池工厂宣布落户德国图林根州、宝马未来几年从宁德时代采购价值约40亿欧元的电池、华晨宝马签署长期发展框架协议、大众将与江淮汽车和西雅特品牌共同成立一座研发中心、博世与蔚来合作、中德政府官员签署《关于自动网联驾驶领域合作的联合意向声明》、长城与宝马正式签署合资经营合同、宝马集团作为理事会成员加入阿波罗开放平台、戴姆勒与清华大学进一步深化在可持续交通研究领域的合作以及大众汽车集团与中国一汽、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新合作项目将助力深化中德经贸合作。

宝马:牵手四年中国企业,新能源汽车中国开跑

作为德国三大车企的宝马集团在这场中德政府间磋商会议期间分别宣布与华晨、长城、宁德时代和百度牵手,在以往的历史中十分罕见。

四项合作涉及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与新工厂的选址与投资建设。

首先在华晨宝马合作的基础上,宝马集团和华晨集团签署了一份长期框架性协议。

根据协议,华晨宝马将继续扩大投资和生产,促进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业升级融合发展,并启动中德双方在第三方市场的开发与合作。

此次签订的新的长期发展规划为合资企业的未来发展描绘出更广阔的前景:2019年,华晨宝马的整车产能将达到52万辆。

同时,宝马集团在沈阳的投资将持续增加,到2020年,BMW品牌核心产品系列的首款纯电动汽车BMW iX3将在沈阳投产,这款产品将不仅在中国销售,将出口到全球市场。

宝马集团董事长科鲁格说:“今天的签约开启了华晨宝马成功发展的新篇章,为BMW品牌在中国的长期发展勾勒出清晰的蓝图。我们的协议涉及持续的投资和进一步的增长计划,以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策略。我们与华晨集团的合作将不仅实践‘在中国,为中国’的承诺,还将进一步辐射全球市场——在沈阳生产的BMW iX3将服务于全球各地的客户。”

华晨集团董事长祁玉民说:“华晨宝马的巨大成功有目共睹,这是互信伙伴关系的典范。我们期待着我们的合资企业越来越好,为辽宁的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社区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可以说双方的长期合作标志着宝马品牌将加速在中国的发展,同时华晨宝马将纳入宝马集团全球性战略布局,在推进‘ACES战略’,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战略落地的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同一时间,宝马(荷兰)控股公司(以下简称宝马)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正式签署了合资经营合同。

合同规定,长城宝马建立合资公司,双方各持股50%,新公司命名为光束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7亿人民币,注册地址为江苏省张家港市,投资总额为51亿元人民币,合资公司规划了标准年产能16万辆的国际先进整车工厂。

公司董事会由六名成员组成,董事长由长城委派,副董事长由宝马委派,董事任期四年。

这是宝马集团在全球范围内首个纯电动车合资项目。

合资公司将整合股东双方的技术、资源和管理优势,聚焦新能源汽车领域,面向全球市场开发新一代纯电动汽车,未来,通过双方在品牌建设、管理体系、生产制造和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将加快双方的全球化进程和新能源发展步伐。

长城宝马的合作是中国汽车产业开放合作的新型范例,也是全球范围内资源优化整合的趋势体现,此次合作,无论对宝马的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还是对长城的国际化战略都是有力的补充。

通过宝马与华晨、长城的合作发力点不难看出双双合作都聚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据统计2020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接近500万辆,其中中国200万辆、美国100万辆。

从中国新能源汽车视角看,新的补贴方案除了最新的纯电动车续航150-300公里车型补贴分别下调约20%-50%不等,低于150公里续航的车型将不再享有补贴,续航里程300-400公里及400公里以上车型,补贴分别上调2%-14%之外,车企想要拿到新能源补贴必须要使用中国产生的电池。

对此,宝马汽车公司日前表示,将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TL)采购价值4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10亿元)的电池,以帮助推进宁德时代在德国建厂的进程。

宝马汽车采购负责人Markus Duesmann在记者会上表示,“此次采购将分为两大订单,一个订单是从中国采购价值2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94亿)的电池,另一个是从德国生产工厂采购价值1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6亿)的电池。”

该负责人透露,宝马为埃尔福特工厂也投入了一部分资金,但没有透露具体金额。

在宝马集团与宁德时代签订40亿欧元的电池大单后,宁德时代最终将在欧洲建立的第一家海外工厂地址选在了德国图林根州对宝马也将是一件事益事。

7月9日下午,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德国图林根州州政府正式签署投资协议。

根据协议内容,宁德时代将2.4亿欧元(约折合18.7亿人民币)在联邦德国图林根州埃尔福特市设立电池生产基地及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中心。

该基地将分两期建设,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的研发与生产,计划于2021年投产,2022年达产后将形成14Gwh的产能。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称,“我们看到了欧洲的巨大机遇,中国是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该公司目前已成为中国电动汽车电池销量最大的企业。宁德时代正在欧洲寻找一个“成本最低”的地点,而欧洲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将决定该工厂的产能。这家欧洲工厂将为该地区的主要汽车制造商提供相关服务,其中包括宝马汽车公司。”

而在自动驾驶领域,今天宝马集团将作为理事会成员加入阿波罗(Apollo)开放平台,这标志着宝马集团和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将开启又一段全新的合作伙伴关系。

宝马集团负责研发的董事傅乐希(Klaus Fröhlich)表示:“汽车行业与科技行业之间的强强联手,是成功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关键。我们正在努力争取全球技术标准的统一,以解决目前关于发展进度和监管框架的地区性差异。随着宝马集团和百度的合作,我们能够加速落实用户具体需求和技术方案之间的对接,尽快把我们对于自动驾驶的愿景带给中国消费者。”

百度总裁张亚勤博士表示:“Apollo是一个面向全球合作伙伴、开发者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Apollo的发展打破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地域边界,促进全球范围跨国界、跨产业的协同合作。宝马集团与百度一直都在积极布局智能汽车,并在自动驾驶愿景上达成了高度一致,多年来我们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此次宝马加入Apollo理事会,双方将继续强强联合,推动全球自动驾驶产业更进一步发展,为消费者带来更舒适的驾驶、乘坐体验。”

宝马目前正在开发自动驾驶平台能够实现3级到4级甚至5级的自动驾驶技术(也即高度自动驾驶到全自动驾驶),同时还能为处于2级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百度Apollo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能够给自动驾驶汽车搭载的各种特性和功能提供一个完整、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

自2017年7月公布以来,Apollo生态已联合了118家来自汽车和技术领域的全球合作伙伴。

此次谅解备忘录的签署也是宝马集团和百度近期在网联车领域合作之后的再次携手,标志着宝马与百度在推动自动驾驶生态系统建设领域的合作进展到更深入的层面。

大众:一座研发中心、两家新的合资企业

大众的收获也不可小视。

今天,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在德国柏林分别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汽”)和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签署两份谅解备忘录。

新的合作项目将助力大众汽车集团实现推进中国电动出行发展,双方将围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充电相关的服务,提供家庭充电、公共及半公共充电、充电数据服务和电池再利用管理等方案。

而另一点,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将助力深化中德两国经贸合作,巩固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现有伙伴的合作关系并开拓新的合作,。

大众汽车集团及大众汽车品牌管理董事会主席迪斯表示:“未来的汽车将不仅是电动化的,还将会互通互联,并搭载自动驾驶功能。这将有助于避免交通事故,减缓交通拥堵,大幅度降低尾气排放。通过在中国进一步开展并深化合作,大众汽车集团将巩固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地位。”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 CEO 海兹曼表示:“我们感到十分荣幸,能够通过此次机会深化与现有伙伴的合作,并在更广阔的领域与行业领导者建立新的合作关系。这不仅体现了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在打造全面的电动出行方案中所开展的广泛尝试,也是集团在中国整体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全新领域的合作也将进一步坚定集团服务于中国市场和客户的决心。”与此同时,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还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淮汽车”)及西雅特在德国柏林签署谅解备忘录。

根据备忘录,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江淮汽车、西雅特品牌三方将共同成立一座研发中心,开发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电动汽车车型、车联网及自动驾驶技术以及配套的零部件和核心技术。

新的研发中心计划将在2021年正式建成,西雅特品牌将自2020年至2021年被引进中国市场。

其中,西雅特将参股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通过江淮大众增资或者由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向西雅特进行股权转让实现。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安进先生表示:“此次谅解备忘录的签订,是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是双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进行全价值链合作的又一里程碑。这对江淮汽车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将继续秉持优势互补、共同开发、合作共赢的原则,让更多中国消费者享受新能源汽车带来的绿色环保体验和可持续移动带来的便捷生活。”

而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子公司豪华汽车品牌奥迪与华为在德国柏林共同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开展深入合作,联袂推动汽车自动驾驶和数字化服务的发展,并且在无锡开展LTE-V车联网通信标准试点项目。

智能网联汽车使车辆能够实现与周边环境的相关信息交互,因此高质量、稳定的连接是此项科技的基础,需要全面的研究和测试。

此次合作还将推进自动驾驶与数字化在汽车服务领域中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合作双方将共同进行培训项目以加强双方技术人才的专业知识培养。

奥迪中国执行副总裁梅萨德(Saad Metz)表示,“通过与华为的合作,我们双方将不断加强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研究,通过提升安全及优化交通流量来塑造智能城市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而相关研究也将率先聚焦在中国市场进行。”

华为LTE产品线总裁熊伟表示,“我们正在进入智能网联汽车的新时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汽车行业之间正在形成新的技术协同效应,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创新,华为也将推动驾驶体验的变革。”

戴姆勒:加大对学校资金支持,重点扩展在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

戴姆勒的合作显得有些逊色。

7月9日,戴姆勒与清华大学在德国总理府签署合作意向书,进一步深化双方在可持续交通研究领域的合作。

根据合作协议,未来三年,清华大学-戴姆勒可持续交通联合研究中心将每年投入经费数百万元人民币,重点扩展在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领域的研究。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表示:“随着清华大学-戴姆勒可持续交通联合研究中心新项目的拓展,戴姆勒致力于携手中国最前沿的研究机构,进一步推进‘瞰思未来’战略在中国市场的落地。作为中德交通领域产学研合作的典范,清华大学-戴姆勒在该可持续交通联合研究中心的合作,将有助于我们为中国客户带来兼具可持续性及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创新出行体验。”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教授表示:“清华大学-戴姆勒可持续交通联合研究中心将清华大学的强大科研能力与戴姆勒在汽车工业领域的创新传统紧密结合。随着双方继续扩展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领域的联合研究,我期待双方通过不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可持续交通的发展。”

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中国研发中心负责人安尔翰表示:“自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以来,戴姆勒与清华大学已携手数年,通过一系列研究项目共同探索中国可持续出行的未来。此次签约将进一步拓展戴姆勒在华本土研发,我们愿与本土合作伙伴一道,致力于为中国客户提供符合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清华大学-戴姆勒可持续交通联合研究中心创立于2012年,结合了戴姆勒的创新实力与清华大学的科研优势,主要聚焦中国市场需求,开展可持续交通领域的联合研究,而随着本次签约,清华大学-戴姆勒可持续交通联合研究中心的工作范围将进一步扩大,重点在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的创新,以及面向国内外人才开展的联合教育和研究实习项目。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问题成为全球经济最大的潜在风险点,5月19日,中美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全球经济金融不确定性大幅下降,6月15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最直接的表现则是来自车企,高额的关税使得美国进口汽车在中国市场难以立足。

今天,特斯拉公司(Tesla)与上海临港管委会、临港集团共同签署了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特斯拉公司将在临港地区独资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斯拉超级工厂(Gigafactory 3),该项目规划年生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

与此同时,据外媒报道7月4日,大众、戴姆勒和宝马的首席执行官与美国驻德国大使会面,商谈美国对从欧盟进口的汽车征收关税问题,旨在与美国政府直接建立联系。

据德国商报报道,美国驻德国大使Richard Grenell在与戴姆勒、宝马等高管的会晤中表示,如果欧盟取消对美国进口汽车征收的关税,美国总统特朗普将暂停对欧盟进口汽车征收关税的威胁。

而今天中德企业直接一系列的合作,已将贸易合作具体深化到汽车产业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最终,中美贸易战将是一场新能源汽车产业背后的博弈?

481463739788864478.jpg

x

收藏 1
打赏
电话:010-65030507
邮箱:editor@autor.com.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乙6号朝外SOHO D座5097室
北京智驾时代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4 - 2022
Auto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AutoR智驾 智能汽车网
京ICP备1402773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66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211307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