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欧 2017-02-10 16:34
产品可能不是决定新能源汽车品牌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分享
但是,对于很多新建新能源汽车品牌来说,需要大量的资金去“熬”,熬到大部分竞争对手退出市场,熬到实现盈亏平衡。

在过去的两年中,中国出现了十多家以制造新能源汽车为名的企业,他们都有着普及新能源汽车这样宏大的梦想,并且也都向外界阐述了自己未来的核心竞争因素,有的企业主打产品,有的企业则看重服务,还有一些企业则寄希望与车联网和自动驾驶等未来技术。

与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乐视汽车董事长贾跃亭、威马汽车董事长沈晖、FMC首席运营官戴雷等诸多新能源汽车企业的高管们多次面对面接触后,个人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相信这些企业都能设计和制造出多款质量过硬、品质上佳的车型。

举几个例子:江淮汽车投资数亿元帮蔚来汽车解决生产问题,蔚来汽车副总裁郑显聪这位业内老手则主抓质量管控体系,力求保证产品质量;威马汽车沈晖团队更是在国内有着建设成都沃尔沃和大庆沃尔沃两座豪华车生产基地的经验;戴雷则告诉界面记者,FMC负责制造的副总裁在丰田汽车有过十多年工作经验……对于这些行家里手来说,设计并量产出几款高质量高品质车型并不困难。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下市场环境的变化——现在的乘用车市场已经不再是奇瑞、吉利、比亚迪这些汽车初入时的情况,只要是款车就能大卖。政府和消费者都对新能源汽车提出了更高的技术和质量要求,量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只是进入这一市场的基本要求。那么,在创立之初,每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都要考虑未来的生存问题。

在此之前,已经有一家企业提供了前车之鉴,那就是观致,这家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危机也可以称之为“观致式危机”。

虽然观致第一款车型观致3在2013年就获得了欧洲E-NCAP五星评价,超过了同一批次欧洲生产的高尔夫、宝马1系和奥迪A3等车型。甚至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观致在设计和制造方面媲美合资企业车型的产品。但始终无法快速及大规模转化为销量和利润的现状,致使母公司双方不断向观致汽车“输血”。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资本问题。好在观致汽车的两家母公司家大业大,还能支撑起观致汽车的消耗,如果是那些背景不深、或投资方实力欠缺的汽车品牌,则不得不面对要么被转手,要么关门的下场。

对于这些新成立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真正进入市场后或许观致汽车当前的困境对他们未来同样适用。

再回头看看这些新能源汽车品牌所要面对的市场。因为政策和技术的因素,新建新能源汽车品牌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走纯电动乘用车这一条路。而来自全国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纯电动乘用车的销量为24.2万辆,2015年为11.3万辆,2014年为4.1万辆,年增长率超过100%。

而造成这一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两方面,一个是政策支持,另一个是企业采购。前者包含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发布的补贴政策(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提供免费新能源牌照)。至于企业采购,主要用于分时租赁和出租车市场,所以吉利帝豪EV在2016年12月的销量能过6000辆,众泰云100在2016年11月也能卖过5000辆。

至于纯私人消费因素,目前尚处于次要地位。此外,像这种年增长率超过100%的发展速度也不可能持续下去,所以中国纯电动乘用车市场看似前景大好,其实并不明朗。纯电动乘用车的市场相对而言并不广阔,同时还要容纳原有的乘用车企业,即便这些新建新能源汽车品牌有好产品、好服务,短期内,如若没了政策支持也很难迅速打开市场,所以从一些开始这些企业就需要考虑资金是否能够维续这样的生存问题。

相比而言,在上汽集团、东风汽车这些企业旗下发展新能源可能要更容易一些。对他们而言,发展自主品牌不仅仅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更是一项任务,所以无论这些大汽车集团旗下的自主品牌发展的多么差劲,都要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加大对自主品牌的投入。

此外,这些规模较大的汽车集团另一项优势就是有耐心、有积累。就像荣威品牌,前几年一直不温不火,表现平平,但沉寂几年凭借RX5让荣威品牌再次打响。

但是,对于很多新建新能源汽车品牌来说,需要大量的资金去“熬”,熬到大部分竞争对手退出市场,熬到实现盈亏平衡。


智驾注:本文来源为亿欧, 原标题为《产品可能不是决定新能源汽车品牌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原作者为张力克,AutoR智驾转载。

x

收藏 0
打赏
相关标签:
电话:010-65030507
邮箱:editor@autor.com.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乙6号朝外SOHO D座5097室
北京智驾时代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4 - 2022
Auto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AutoR智驾 智能汽车网
京ICP备1402773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66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211307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