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小鹏P7+公布18.68万元的起售价之后,订单大增,一度导致服务器瘫痪,小鹏P7+再现爆款特质,这是继MONA 03之后,小鹏汽车在今年连续推出的第二款爆款车型,12月1日,小鹏汽车公布11朋销量,3.086万台,首次月销突破3万。小鹏汽车在2024年做对了什么?这一切在小鹏P7+上市之后,何小鹏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与媒体的对话中进行了分析,简单概括有三条,其一就是用技术创新降低造车成本,例如用视觉智驾替代带激光雷达的雷视融合方案,既降低了造车成本,但借助端到端和云端大模型,视觉智驾展现出比激光雷达车型更好的体验,另一个实例即是降低百公里能耗,用更低容量的电池跑更长的续航,再一次大大降低造车成本。
其二,减少SKU,将全系标配进行到底,一次性让利消费者,同时减少工厂生产环节;彻底与传统汽车企业利用选配收割消费者的方式绝裂。
其三,坚定以AI打造汽车的技术路线,在智驾和智舱两个维度保持行业领先,竖立AI汽车的新标签,在市场上提升辨识度。
以下为智驾网等媒体与何小鹏、的对话实录,我们分为小鹏P7+、智驾、出海三个版块进行了编辑。
01.
小鹏P7+为什么是全球首款AI汽车
Q:从小鹏X9开始,感觉小鹏汽车产品从定位到定价像开了挂,从小鹏MONA M03到现在的小鹏P7+,发生了什么转变,怎么做到在市场上十分有侵略性和进攻性?
何小鹏:小鹏汽车最近几个月运气有点好,很多同学一起拼命地努力,加上所有用户没有抛弃我们,让我们特别有信心。明后年是我们的大产品年,我们会用更好的技术、更好的质量、更好的产品在中国、在全球,把很多很酷的东西带给大家。
Q:小鹏P7+叫全球首款AI汽车,请用一两句话来为用户或潜在消费者清晰地定义一下什么是AI汽车,这款车对小鹏汽车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对整个汽车行业会产生什么影响?
何小鹏:什么叫AI汽车?第一,要标配高级别的自动辅助驾驶,智驾技术无疑将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第二,它依赖于不断进化的AI能力,这是AI定义汽车一个非常重要的点。也许再过一年,大家可以看到类似比亚迪当年作出的明智决策——放弃燃油车,只做新能源汽车,这是一个极佳的策略。我也期望让行业里更多人看到,AI一旦成为汽车标准基础的能力之后,它的可扩展性价值将是最大的,这对于小鹏汽车乃至整个汽车行业而言都是如此。
Q:小鹏P7+的配置这么高,价格又这么令人惊喜,能保证毛利率吗?怎么保证?
何小鹏:技术创新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明后年,我们会越来越有信心,因为技术的广度越做越广,很多能力合成后,就会发现原来每个东西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现在我们把很多基础的平台层做在一起,可以共用很多能力,让能力更强、成本更低、质量更好、用户满意度更高。明后年还有一大堆能力会出现,敬请期待。我是作为一个偏技术的人员去做产品,所以也是从技术角度而不是纯商业角度来回答。
Q:小鹏P7+的SKU做得比特斯拉还要精简,这种全系单电机务实跑量的大单品策略,未来会是我们主要的产品策略方向吗?
何小鹏:我们最怕说了半天所有的事情都要用A配置或者B选配,这样客户糊涂、销售糊涂、用户满意度也会下降。所以小鹏汽车的产品后续配置都会非常精简,不玩花样,让用户非常清晰地选择,还会方便将来的升级和管理。
Q:智驾和能耗一直以来是小鹏汽车的长板。但从今年开始,小鹏MONA M03和小鹏P7+的底盘调教以及操控也都越来越好了。请问达成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接下来底盘和操控会不会成为小鹏汽车三大杀手锏之一?
吴安飞:我们的技术不断进步,也花了很多心思做调校,所以底盘、操控做得越来越好。这次的小鹏P7+应用了全球量产最大的16000T一体化压铸机等新技术,整车刚度和操控性都变得更好了。后续每一款车随着产品定位的不同,操控风格也会有一些区别。从研发角度来说,我们希望每一款车的调教风格和它的产品定义相匹配,和它的人群群体相符合。
何小鹏:我从去年就和团队讨论,从续航到动力,从底盘到音响都要可以OTA。所以小鹏汽车一定要调整思想、调整组织、调整方法,让以前的车和未来的车都可以OTA。而要做到OTA就需要把很多能力组织起来,比如说跟AI的耦合、跟舒适的耦合、跟AI鹰眼智驾方案的耦合。这些我们都在做,现在还在第一步,后面会有很多惊喜。我期待明后年,大家会觉得这也是小鹏汽车的新长板之一。
Q:从小鹏P7+开始,小鹏汽车的设计语言会开始统一,还是像之前每款车都长得不太一样?
何小鹏:不会统一,但是我们会在范畴上、方向上做归类,这是上海造型团队最近正在做的事情。其实,我一直不是非常认同在造型设计上太过统一,我认为应该允许车辆在造型上保持一些大小、高度和流线感的差异化。我觉得那才是美、个性,就像造房子,千万别造一样的房子,那样就太没意思了。
Q:在一般认知里,轿跑好看的姿态和内部空间是矛盾的,但是小鹏P7+被很多网友说是“空间怪物”,能根据轿跑姿态做出SUV的越级空间,其设计思路是怎样的?
Nick:首先,我们没有像这几年推出的轿跑车型那样控制车高,而是用了很巧妙的尾部双重尾翼设计解决车高设计的难题。其次,我们把L113缩短了,把A柱前移,整个X向空间做得很好。第三,基于800V平台架构,我们有最薄的109毫米电池包。这些都是通过科技进步,公司一毫米、一毫米扣出来的空间。我觉得小鹏P7+的造型思路,后面可能会有很多车企跟进。
Q:有些技术从性能和成本上非常平衡,包括混合碳化硅的电驱,但没有用到小鹏P7+上,小鹏P7+上能不能总结一些性能和成本平衡的非常优秀的技术?
吴安飞:比如说EEA3.0的架构、沧海底座,我觉得非常优秀。虽然目前我们的混碳没有上,但是上了碳化硅技术。所以技术的更新迭代不断前进,例如图灵AI智驾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能力在继续向上,成本可控,颜值还提高了。
02.
关于智驾:技术正让以视觉为核心的自动驾驶以十倍、百倍的能力提高
Q:前些日子我们体验了小鹏汽车的AI鹰眼智驾感觉非常惊艳,超过很多激光雷达的产品。想问下何总,未来小鹏汽车如果出Robotaxi,会不会用激光雷达,会不会彻底把视觉路线做到底。小鹏汽车也发布了关于L3级智能驾驶的规划,明年有没有这部分规划?
何小鹏:我觉得在人驾或者低速驾驶情况下不需要激光雷达。但是在冗余体系,雷达等很多主动传感设备还是需要的,技术正在让以视觉为核心的自动驾驶以十倍、百倍的能力提高,也就是说技术的发展不是线性的, 以后所有的车的算力都不够,都要提前规划。
Q:今年端到端智驾在行业里是非常热门的话题,友商们基本上都在跟进,行业里也有一些专门做智驾系统的供应商入局竞争。小鹏汽车如何保持自己在智驾技术上的优势,以及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何小鹏:我们有很多优势,比如先发优势和算力布局。之前我讲过小鹏汽车的自研算力、沧海底座。如果不是全自研,而是选择供应商组合方案,绝对做不到。模型量太小意味着高度有限,所以我们更早地考虑到完全放在端上的模型,就像scaling law一样,有更大的算力、更强力的模型、更多的数据、更大更好的基座研发能力,以及更多的资金量。
小鹏汽车还有特别强的执行力,用不到80亿的研发费做了很多事情,如果小鹏汽车有100亿、200亿的研发费,一定能给大家带来更多更不错的科技产品。对于这点,我越来越有信心,但需要两年、五年、十年的时间来实现。我觉得坚定向前,把一家技术为基因的公司做成更好的优势,是我们正在努力中的事情。
Q:小鹏P7+的智驾能力和小鹏MONA M03 Max版的智驾能力是不是完全一致?
何小鹏:小鹏MONA M03 Max版的智驾能力和小鹏P7+ Max版的智驾能力是一样的,而且都会升级,不断向前。
Q:现在小鹏MONA M03的智驾有两个版本,小鹏G6、G9的智驾有两个版本,小鹏P7+就是无激光雷达的双Orin-X芯片,之后还有图灵芯片。目前比较分散,后续会如何去看待?
何小鹏:比较简单,小鹏P7+的图灵AI智驾跟G6、G9的Max版本是一个架构,只是在训练方法上存在差异。以前是靠人工写,现在数据和规模不一样,训练成熟后工作量会越来越小。至于Pro版本,预计明年还会有很大的升级。
Q:去年我们与很多智能驾驶公司和投资人进行了交流,普遍感受到业界对行业前景持有较为悲观的态度。然而,今年可以看到很多自动驾驶的公司以及相关产业链公司都在上市。从车企的角度来看,如何看待这一波上市潮,这将对我们的企业或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何小鹏: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开始,代表市场、行业、资本对这个事情越来越重视、越来越认可。随着市场上的进入者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选择也会越来越多,最终让客户获益。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是百花齐放的结果。下一个十年,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自动驾驶进入到千家万户,自动驾驶成为高等级的自动驾驶,从部分场景的无人驾驶到全场景的无人驾驶。
我不敢说十年内全场景智驾能不能在全球做得好,但是我还是比较相信中国能做得很好。
03.
智能汽车出海:正在跟进欧洲当地法规过OTA推动智驾落地
Q:关于智能出海,何总说小鹏汽车2025年要进入六十多个国家,可能会有将近300个售后服务网点。比如AI汽车、机器人以及芯片这些科技实力的智能出海,是否会共享给各个领域的合作伙伴?
何小鹏:小鹏汽车会根据各个国家、各个合作伙伴的情况,选择适合的产品带到当地。我一直认为用科技走向全球是最好的,一定要跟当地共赢。用更开放的心态、更长期的时间走向全球,才有可能成功。目前,中国有少数几家企业全球化做得很好,还有一些做得不错,但不够强。我的要求高一点,我觉得强才是最好,我们应该更加努力,不断走向全球。
Q:欧盟的反补贴引起了诸多讨论,在这样比较敏感的时间,小鹏在巴黎做亮相和预售是出于什么考虑?我们在瑞典采访到一位小鹏G9的车主,他说智驾功能在当地还不能使用,能否分享一下海外智驾的进度?
何小鹏:我们的产品在巴黎发布完全是因为小鹏P7+在那个时间节点出来了。作为一家企业不要考虑太多其他因素,否则每步路都会犹豫,当然走得稳定也很重要。我们正在跟进欧洲智能辅助驾驶的法律法规,比如说欧洲的法律法规目前不允许车在城市或者高速自动切线,他们要先打转向灯,根据转向灯的情况切线。高速智驾切线的政策许可可能在一年后,城市的智驾切线许可可能会更久一点,现在没有最终确定,我们要完全符合法律法规才行。
我们现在在欧洲做了LCC、ACC、APA等智驾功能,同时部分国家很快就会把NGP做OTA升级。也就是说,每个国家都有相关法律法规,我们会在当地规则约束的情况下努力做到最好。
x
-
奔驰三大全新纯电平台亮相,纯电MPV首款概念车VAN.EA曝光 2024-12-16 12:03
-
中美芯片产业走到断链临界点:中国四大协会呼吁谨慎采购美国芯片 2024-12-04 12:04
-
20世纪80年代,有人说日本汽车将入侵;20年后又说“韩国制造“来了;现在又在说中国电动汽车 2023-09-06 21:06
-
20万元纯电SUV,岚图知音充电最快 2024-12-13 17:14
-
上汽大众 40 周年带来了什么? 2024-12-13 17:38
-
这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通用断供Crusie,8年700亿的梦碎了 2024-12-13 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