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网 2023-05-05 12:34
北醒CEO李远: 用激光雷达把真实世界数字化,让一切都可以运算和操控
分享
用激光雷达把真实世界变成数字世界,当前最需要解决的即是激光雷达的清晰度,也就是性能,其二即是成本,第三则是现在热议的固态雷达。不过,李远认为激光雷达的固态化本质上是半导体化,而激光雷达一旦半导体化就将遵循摩尔定律,这意味着成本迅速下降,性能翻倍提升。

北醒CEO李远,说话的时候眼里依然会放光。

 

在创立激光雷达科技公司北醒之后8年第一次带队参加上海车展与人交谈时,李远说话时颇有感染力,极易让他的听众相信他正在从事一件极有意义的事。


WechatIMG476_副本.jpg

 

此时激光雷达作为智能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在2023上海车展全面兴起,国内外众多激光雷达公司背靠背独立参展。

 

WechatIMG475_副本.jpg


北醒在业内不是一家频繁发声的激光雷达创业公司,第一次面向智能汽车业内公开发声是在去年年底,疫情刚过,社会刚刚放开,李远在业内首发了一款512线的激光雷达。

 

彼时禾赛已经上市,速腾聚创、图达通等因为与主机厂合作,有大量产品落地,早已是明星公司。

 

在创业的早期阶段,北醒主要以非汽车业务支撑着公司的运转和研发,而不是基于融资。

 

冬奥线地铁,北京14号线,虹桥机场、首都机场、天府机场,北京到台北的高速,美团无人机等等很多激光雷达都是北醒的产品。李远说:“目前在这些一线激光雷达公司中,我们是为数不多将激光雷达广泛应用在轨交、高速公路、民航、航运以及工业领域的公司。

 

在李远眼里,北醒一直身处业内一线。

 

01.

全球首个车载512激光雷达平台


4月19日北醒在上海车展正式发布了全球首个车载512激光雷达平台——“北醒应龙”平台。

 

这一平台的特点是感知可持续增强、模块化设计、成本可控。

 

简单说来即是性能可迭代,设计模块化,成本会越来越低。


图片3_副本.jpg


在国际车展,汽车企业经常会推出自研平台以向外界证明自己的研发实力,一家激光雷达初创公司到了要推出自家平台的时机了吗?

 

李远说:“在机械雷达时期,海外激光雷达厂家积累的时间更长。但到了混合固态时期,国内和海外激光雷达厂家的差距就没那么大了。以前是跟随式,但今天在上海车展除了北醒,每家的性能都有了自己的特色和新意,这个时期各个激光雷达公司已经开始新一轮秀肌肉了。

 

北醒先一步推出激光雷达平台并不突然。


图片2_副本.jpg

 

当然这与中国智能驾驶市场上对激光雷达的强大的需求也有很大关系,这就不得不提北醒与滴滴自动驾驶的合作。

 

北醒与滴滴的合作首次被外界所知,是在沉默两年之后,滴滴自动驾驶在上海前夕举办的滴滴自动驾驶科技日上宣布,双方联合研发了国内首款2K图像级高精度激光雷达“北曜Beta”,此款激光雷达针对L4 Robotaxi的场景具有超高性能和超高适配性。

 

双方的合作模式是,“北曜Beta”以滴滴自动驾驶为主提供核心设计,北醒则辅助设计并负责生产制造。

 

而“北醒应龙”平台即是北醒与滴滴在联合开发“北曜Beta”的过程中,双方经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提炼并形成。


图片6_副本.jpg

▲北醒与滴滴自动驾驶达成生态战略合作

 

在上海车展期间,北醒与滴滴自动驾驶业务合作进一步升级,正式达成生态战略合作。


双方将围绕激光雷达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多领域展开积极合作,共同推进高等级自动驾驶中的技术创新和量产落地。

 

02.

激光雷达下沉到20万元级别的车型会产生雪崩效应

 

“北醒应龙”平台的底层硬件架构由三个模块组成,分别是高精2D扫描系统,905nm阵列收发和自定义SoC,这样模块化的设计最大的好处就是,每个子系统可分别迭代升级甚至替换,独立进化功能,并且在生产加工方面,也可以分模块预组装、检验等等,减少整机装调流程工序和降低后段不良率,兼顾成本和可升级性。

 

这其中最核心的技术之一是高精2D扫描系统,李远将其称为激光雷达界的“陀飞轮”。

 

它通过双电机三环同步控制技术,可以将扫描角度精度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即要求电机每秒钟转动近百圈,同时每圈的偏差小于钟表秒针转动的一百二十分之一以内。

 

这套2D扫描技术搭配北醒的软件控制系统,可实现软件的“一键配置”,在感知过程中区域可实现局部高清、视场角聚焦高清、全局高清等不同模式。

 

在硬件架构、扫描形式、接口、数据形式均不变化的形况下实现感知能力的变化和升级,从而达到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兼容车型的跨代升级。

 

“北醒应龙”平台的硬件架构系统中,采用了阵列收发系统和2D扫描,因此发射器数量仅需1D扫描的三十二分之一,接收器仅需八分之一。

 

也就是说,性能提升,成本下降。

 

李远提出了一个看待成本的新视角,即单线成本,所谓单线成本即总成本除以线数。

 

基于“北醒应龙”激光雷达平台,性能会逐年提升,而单线成本会急速下降。


图片4_副本.jpg

 

李远表示,北醒新一代的阵列收发系统搭配高精2D扫描系统,成就了最佳成本组合方案,成功解决了高线数性能和成本之间的矛盾,使激光雷达产品的商业化量产成为可能。

 

这意味着销量更大,售价更便宜的车型有能力承担激光雷达的成本。

 

当前市场上搭配激光雷达的汽车均价在44万元上下,“激光雷达现在刚刚进入的是40万以上的车型,现在开始从40万元下探到30万,然后再下探20万元级别的车型,这也是今明两年我们的目标。而基于20万元定价的智能汽车的北醒256线激光雷达将在今年量产交付。”李远认为:“至于10万元以内的车型会不会配激光雷达,从科技迭代的角度看,我是乐观的,希望未来能够触及这一领域。”

 

北醒将今天的智能汽车行业对激光雷达的需求总结为三部分:

 

首先,汽车行业竞争加剧,车企智能驾驶能力不断进阶,要求能拥有更强大的感知能力;

 

其次,车型迭代加速,LiDAR选型频次加快,呼唤LiDAR技术架构的归一化;

 

最后,降本成为必选项,要在性能升级和可靠性高的前提下,成本逐步下行。

 

可以说,“北醒应龙”激光雷达平台即是为此而生,站在风口上的智能汽车需要采购的数量是一个千亿元级别的市场规模。

 

而当前所有激光雷达品牌的市场渗透率尚不足1%,还有巨大的想像空间,激光雷达这个产业还在起步阶段。

 

对于激光雷达什么时候可以称为一个成熟的产业,李远表示,站在主机厂的角度去看,有两组数字:

 

第一个激光雷达的渗透率达到10%-15%,只要过了10%-15%就会引发雪崩效应;激光雷达会变成标配硬件。

 

第二个是事故率大幅下降。

 

激光雷达和当年ABS、安全带有相似之处,这两项技术在推广之初也十分缓慢,但在有统计数据之后,主机厂发现驾驶员系安全带和不系安全带的死亡率有巨大差异,这两项技术迅速成为行业标配。

 

“明年,当装了激光雷达的第一批汽车开始上路跑,可以关注下事故率。只有事故率下降了,激光雷达才能真的走进了千家万户。”

 

但要实现渗透率达到10%-15%,激光雷达必须下沉到20万元级别的车型。“我们追求的是一个千亿元和万亿级别的市场,这是我们的野望所在。”李远强调:“目前北醒的研发人员超过200人,全部扎堆在汽车项目。“


WechatIMG476_副本.jpg

 

03.

激光雷达半导体化,将遵循摩尔定律,推动成本急速下降

 

对于“北醒应龙”激光雷达平台更宏大的价值,李远给出了一个设想,未来在此平台上会衍生出更高阶的版本,实现突破1000线的历史使命,激光雷达将首次实现相机级清晰度的突破。

 

李远坚信用激光雷达可将真实世界更好的数字化,他说:”把真实世界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这就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把真实世界变成高质量的数字世界,AI就可以去运算。“

 

用激光雷达把真实世界变成数字世界,让一切可以进行运算和操控,当前最需要解决的即是激光雷达的清晰度,也就是性能,其二即是成本,第三则是现在热议的固态雷达。

 

不过,李远认为激光雷达的固态化本质上是半导体化,而激光雷达一旦半导体化就将遵循摩尔定律,这意味着成本迅速下降,性能翻倍提升。

 

北醒曾在2017年推出了首款固态激光雷达CE30。


关于固态化,李远也提到“激光雷达如何半导体化,先半导体化哪一部分,这需要技巧也需要时间,有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把整个链条跑完。科技是一回事,工程化则是另一回事,现阶段工程化做固态的冲突很高,在当下的时间点所有车上配备的主雷达都是混合固态的。“

 

“激光雷达的复杂度和芯片类似,涉及光、机、电、软、算、测,是一套体系。现在激光雷达正在起量阶段,芯片化之后,只有年出货达到几百万台的时候,速度才会被急剧拉起来。”

 

“芯片不是神话,也不是魔法,而是一套工艺,一套设计流程。

 

”芯片是众多科技领域的‘世界尽头’,但把握芯片投入的节奏感很重要,什么时候做,先做哪个,后做哪个是有讲究的。“

 

不过,李远对于激光雷达的未来是高度乐观。

 

“我读大学的时候,如果当时你问我PC显示器或者手机清晰度多高是够的,我会告诉你百万像素就够了,但今天百万像素的手机已经被淘汰了。技术是随着时代一起进步的。当前我们做的’北醒应龙’平台,能够满足车厂和方案商的要求。再继续做则是需要超越摄像头的清晰度,因为激光雷达本身的优点是感知力特别好,现阶段的缺点是线数还不够,成本还是高。

 

“但成本跟产量相关,线数就是技术架构问题,我们这些工程师最喜欢什么?就是拼技术,虽然很卷,但这是我们最开心、最幸福的黄金时期。

 

“现在科技的变革连我这个做技术的人都觉得日新月异,明、后年也许你发现1000线是常规配置,分辨率0.02°,这完全打破了我们之前的理解。”

 

04.

自我造血,拉升激光雷达渗透率

 

当前,北醒主雷达量产装车的进度规划是年中给主机厂交付C样,年末开始批量交付。

 

“我们此前已经拿到了18万台主雷达的定点,106万台小模组的定点。但是具体数据还在持续更新。”李远评估:“现在激光雷达整个盘子只占渗透率的1%不到,依然处在早期开荒阶段,激光雷达公司虽然很多,但还没进入红海。”

 

智能汽车是一个前期投入巨大,后期才能盈利的领域。而北醒通过非车业务先行一步实现了“自我造血”

 

李远将车业务和非车业务二者的关系视为相互成就:“非车业务的利润率是非常可观的。但车业务可以极大提升激光雷达的质量、稳定性、降低成本。二者相互成就,会让车业务获得巨大的经营和技术上的优势。”

 

当前北醒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研发、生产、销售和工程服务的全方位布局,累计交付超过一百万台激光雷达。

 

在去年底北醒刚刚结束新一轮融资,“好年景,应该是公司好好做业务并好好做融资的时候。”李远眼里放光:“我们的目标还是做好LiDAR,助力车厂把智能汽车做好”。

x

收藏 1
打赏
相关标签:
电话:010-65030507
邮箱:editor@autor.com.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乙6号朝外SOHO D座5097室
北京智驾时代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4 - 2022
Auto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AutoR智驾 智能汽车网
京ICP备1402773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66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211307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