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24年全面启动解决方案智能化战略以来,东软持续以 AI、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为核心,推动解决方案的智能化、数据价值化,目前已经构建了完整的AI技术体系与方法论。
4月23日,东软集团在上海车展发布了三大产品矩阵——东软A³舱行泊产品平台、东软汽车行业NeuMind赋能体、东软OneCoreGo®全球车载智能出行解决方案6.0。其产品涵盖了舱驾一体的解决方案、AI智能软件方案和帮助中国智能汽车出海的导航交互生态全平台。其中,OneCoreGo®6.0新增的One Pay(车载支付中心),可以实现顺利地接入各国的数字支付系统,以实现更便利的出行体验。
01.
东软A³舱行泊产品平台,一芯多能
东软A³舱行泊产品是一款舱行泊一体的解决方案,这一平台通过单一芯片集成座舱、仪表、行车、泊车全功能,可以大大降低硬件成本,实现一芯多能、多域融合。
东软智行首席执行官简国栋表示:"A3的第一个A是ADAS,第二个是AI,第三个是 All in one。目前这款产品主要面向15万左右的车型。"
他解释说,过去一段时间,智舱和智驾一直是两个阵营,现在的趋势既有从智舱集成智驾,也有从智驾集成智舱。从智驾向智舱走,是以算法为中心。东软在智能座舱领域布局多年,我们的技术路线是用智舱来融合和集成智能辅助驾驶相关的方案和技术。这两条路线未来将汇合为一处。东软的这一产品可以基于不同的芯片平台开发,更具有开放性和适应性。
东软A³舱行泊平台支持多域功能独立部署,大大提升了软件迭代效率,使驾舱联动更加灵活,其可搭载集成高速辅助驾驶、记忆泊车等主流行泊功能,并预留升级空间,此外,全面搭载自研完备的AI工具链,可快速迭代长尾问题。
02.
东软NeuMind赋能体AI赋能
东软NeuMind赋能体是一个开放式的智能底座,它基于东软“融智”AI实施框架,融合多种基础AI模型的智能化能力,提供场景化智能服务引擎与个性化用户体验定制,通过“一次开发,全球部署”,帮助国内外汽车品牌打破技术生态壁垒。
今年3月17日,东软发布“融智”解决方案智能化实施框架,它融合多种基础AI模型的智能化能力,包括大语言模型、语音识别模型、多模态大模型、Embedding模型、视觉大模型等。同时,充分利用行业知识与数据,对主流的基础大模型进行数据增强优化和检索增强生成,提供赋能体构建平台。
作为东软“融智”解决方案智能化实施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赋能体构建平台以底层计算框架为基础,核心能力引擎围绕知识推理、文本生成、对话交互与图像生成四大方向展开技术创新,它能从模型微调训练、核心能力构建、场景化适配到服务化输出,完成一体化开发与交付,实现技术普惠化、场景深度适配、服务敏捷交付的目标。
行业赋能体作为东软“融智”解决方案智能化实施框架的核心服务能力,集成智能体、算法服务、知识服务,中间件等关键组件,助力医疗、医保、公共卫生、社保、就业、养老、公用服务、汽车、通讯、能源、金融等关键行业实现智能化转型。
东软汽车行业NeuMind赋能体可以视为东软为汽车行业提供的AI+行业解决方案,它如同AI大脑,贯通感知、决策与进化链路,将AI转化为可量产的标准化能力,东软NeuMind赋能体可集成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智能车身、车联网等关键模块,具备毫秒级实时响应。
同时,通过自主研发的AI中间件和开发工具链,能够实现智能应用、感知决策算法的快速迭代与OTA无缝升级。
这一产品,将帮助车企围绕各类应用场景实现AI功能的快速落地。
03.
OneCoreGo全球车载智能出行解决方案6.0 新增两大核心场景
在智驾网看来,东软OneCoreGo®全球车载智能出行解决方案6.0版本的发布十分让人惊喜。该版本在One Map(全球导航产品族群)+ One Sight(AR For Car)+ One Store(全球车载生态)三大产品体系基础上,新增One Pay(车载支付中心)和One Mate(AI交互中心),以更充分的AI技术,进一步完善了东软车载生态,实现“导航+支付+交互”全链路升级,这对于中国智能汽车出海可谓是一个重磅级的一体式解决方案。
新增的One Pay集成充电、停车、加油、收费站等行车场景,支持全球主流支付方式。
针对软件服务续费、个性化服务订阅、全场景缴费等,可以提供一站式预约及车内外灵活支付,让旅途更便利。
One Mate以AI能力为基础,构建跨应用生态智能体,集成复杂语义理解、场景级任务执行、多模态交互、情感声音克隆等技术,融合多种大模型的推理和理解能力,对复杂任务进行智能规划和执行,实现智能交互、愉悦驾乘。
从工具到伙伴,OneCoreGo®全球车载智能出行解决方案不断破译未来出行密码,让驾乘体验进入“服务随行、交互随心”的新时代。
东软集团总裁盖龙佳表示:“软件定义汽车的理念已从愿景走向实践,AI技术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正在重构人、车、路、云的协同模式。汽车不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承载智慧生活的移动空间,更是全球产业竞逐科技制高点的核心战场。东软一路见证着汽车产业智能化浪潮的风起云涌,以创新为引擎,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致力于为全球合作伙伴创造价值。今天,我们以三款创新技术成果发布为新的支点,为全球汽车智能化变革注入新动能。”
▲东软集团总裁盖龙佳
自2024年全面启动解决方案智能化战略以来,东软持续以 AI、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为核心,推动解决方案的智能化、数据价值化,目前已经构建了完整的AI技术体系与方法论。
在智能汽车互联领域,东软的愿景是赋予汽车“响应的速度、思考的深度、服务的温度”,以中国智慧驱动全球汽车产业驶向无界未来。
04.
对话东软集团的首席执行官荣新节、东软智行首席执行官简国栋
Q:这一套舱行泊方案对比当下行泊+舱这样一个分散式的架构和方案,在成本上有多大的优势?
简国栋:有很大的优势。因为我们在一颗芯片上,集成了全域的功能,减少了多个分立元件的使用。
Q:舱行泊一体的产品对不同企业来说,怎么去应对他们不同的标准体系,规则体系?
简国栋:我们提供给不同车企的舱行泊方案都是定制的;座舱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包括语音、界面,但是行车和泊车标准化产品化程度十分高。因此大家对安全的需求基本全是一样的,跨国企业的标准其实都差不多,只是跨国企业执行的特别细,各种各样的工况都要做,所以对我们来说工作量是暴增的。
Q:您觉得舱行泊整合会是一个趋势吗?
简国栋:我认为舱行泊整合一定是趋势。第一个,现在你可以看到座舱和智驾之间的交互还不够友好。第二架构来讲也是各规划各的,第三个就是说这两个部门协同性还有待加强,但是未来需求一定是越来效率越高,成本越来越低,只有整合在一起才会对用户特别友好。
Q:东软这一舱行泊方案与市场上同类型的产品有什么不同?
简国栋:我觉得都有各自的优势,纯做舱行泊的,可能我们算是第一家。我们也是第一家拿到定点。
Q:这套产品的何时会量产?
简国栋:明年5月份左右会量产。
Q:one pay整合起来是否困难,因为它涉及到各个国家的金融系统?
简国栋:从技术角度来看,one pay并不困难,它主要看在资源整合上达到了什么程度。
Q:智能汽车领域现在竞争激烈,那么未来的头部企业会是特别垂直的科技公司独角兽,还是说会像东软这种大集团,横跨更多领域的这种综合性的企业?您觉得哪一种模式更适合汽车智能汽车领域的发展?
荣新节:我觉得这个问题实际上不存在,大家可能会殊途同归。比如说做芯片的,它可能一开始在垂直的领域,当它在这个领域里面成为头部企业,它会扩大领域来发展,产业发展都是这样。
从我们的角度看,我们是基于开放的平台,我们希望做一个独立芯片的平台产品,这样不管哪个芯片厂家存在,都会有对应的方案。我们也会对应不同的车型和车企的定位,中端的、高端的、低端的选择,但上面的解决方案本质上来讲是差不多的。
现在舱行泊一体,有些人对泊车的需求很强烈,这种客户你做的再炫是没有用的,大家觉得这个功能没什么用。我觉得“好看”这个不是汽车里面需要的,汽车首先安全第一位,在安全的前提下做的这个更方便、更实用、更舒适。
所以我觉得是不存在说,垂直的行业就不行,这就涉及每个企业的发展战略,我们会坚定的做自己的产品。
Q:那也会往下做到芯片上去?
荣新节:我觉得我们也没必要,这个社会是一个共同的生态。就像刚才提问的one pay,它其实是你生态构造的,不在于技术是谁,也不在乎谁的技术更好或者技术不好,因为我们现在是面向中国汽车出口全球化的,你到匈牙利能支付,你到美国也能支付,可能支付的场景是不一样的,用的工具是不一样。这背后是你的资源整合能力。包括像地图,我们现在在日本、俄罗斯、欧洲都有当地的图商。
Q:车企主张自主研发,自研式创新,然后像咱们东软集团在核心技术上是秉持着自主创新的部分更多一些,还是说开放合作的这种生态态势?
简国栋:我觉得两方面都会有的。
这一方面我们东软还是比较注重生态的构建,因为我们做的OneCoreGo6.0,它完全就是个基于大生态,然后把技术融合在一起。当然技术也很重要,就是你人工智能新的方向,大家都认为是一个未来的趋势。
我们在人工智能的深度技术研究上,我们有专门的团队,因为不同的模型它适用的场景是不一样的,比如适用于图形的,适用于语言的、适用于计算的,有不同的大模型或者有不同的智能方向.
我们对技术的研究不一定是我们原创的,但是我们对这个技术本身的理解一定要是最深刻的,你才能把这个技术应用到发挥好。
然后在我们的应用场景下面发挥一个最佳的优势,就是我们的软件是效率最高的,最适合于我们用户,我们肯定不会去研究一个东软的什么大模型,我觉得没有必要。
把这个工具发挥到极致,这就是我们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包括我们对芯片的理解,我们为什么要跟芯片厂商合作,我们要从它的底层上了解它,构造它的架构对我们软件的要求,你只有深入的理解了它本身的架构,才可能在上面做更好。
Q:东软在跟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一起出海的过程中,面对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东软有没有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或者是比较难解决的挑战?
荣新节:挑战肯定会有,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遵从法律、法规,因为每个国家法律不一样,对我们来讲确实是有一个挑战。但现在我们在南美、北美众多,东南亚、欧洲我们都已经有做出来的案例,因为比亚迪、吉利、长城、长安、奇瑞、一汽的车都在用。
现在像在俄罗斯,我们最大的挑战就是支付问题,但我们现在也解决了,整体而言我觉得还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就是你需要想办法去解决。
Q:有一种说法,国外的主机厂和终端消费者其实比我们的接受程度要滞后,或者说他们不需要、不愿意去额外多付费去接受这些数字功能。从这个现象出发的话,东软在与国际车厂与跟国内车企在具体打法上面有什么值得分享的?
荣新节:不是说国外的用户不接受,是因为国外车厂的思考没有这么像我们中国这么现代。
国外做一个车型要好几年的时间,中国一年就能出一个车型,很多客户在他们研究的车型的推出速度上比我们中国要慢很多。
但你不能说他们不喜欢这个。只能说说国外没有这么先进的座舱系统让他们去体验,并不是大家不需要。
从东软的角度,我们现在因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我们希望把中国先进的产品和技术方案推广出去,所以现在我们把我们的产品给了国外的车厂,他们就用我们这个方案来做一些产品和技术方面的改进。
虽然各自产品理念不同,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样的。

x
-
限时先享置换一口价5.38万元起,2025款五菱缤果正式上市 2025-04-20 11:07
-
20万级首款七座方盒子,捷途双车加长版17.99万元起售 2025-04-19 11:20
-
轻松应对野外路况,深蓝G318无忧穿越版15.29万元起售 2025-04-19 10:35
-
继大陆集团、博世之后,地平线与电装达成战略合作 2025-04-25 21:49
-
岚图FREE+、梦想家山河双车亮相,岚图发布“岚图服务VOYAH SERVICE” 2025-04-25 22:11
-
赛轮思AI与长城汽车、TCL联膈展示xUI——混合式、智能体化的AI助理平台 2025-04-25 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