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智驾 2015-06-29 23:48
刘姝威质疑乐视商业模式成了哑炮,贾跃亭股转债有何玄机
分享
创业板在走向神创板的过程中大股东减持套现已成常态,在牛市上涨的过程中皆大欢喜,但其长久的发展已留下了祸根。通过炒高股份可以轻松偷偷套现,谁还有心思安心去做企业?对于大股东的纵容会毁灭创业者的企业家精神,刘姝威对于证监会的建言来得正是时候。

 

乐视

  刘姝威在业内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经济学家,这份尊敬源于当年因为捅破蓝田神话而面临死亡威胁时的坚持。

  但是在其沉寂多年因一时气愤出手发布了《乐视分析报告》之后,这份报告波澜不惊,网间一片“呵呵”之声。

  但在几天的沉寂之后,刘在28日凌晨再次发文指乐视网涉嫌隐瞒公司盈亏信息,乐视网2014年度报告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六十三条、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等规定,没有披露主营业务利润的构成情况,没有说明营业利润来源。

  刘在23日撰写的《报告》分为六个部分:一、乐视网的董事会成员结构分析;二、乐视网的主营业务分析;三、我为什么说乐视网的经营状况出现了问题?四、乐视网的优势在哪里?五、可以为“讲故事”投资吗?六、我为什么以前没有发表乐视网分析报告?

  其核心观点即乐视“烧钱模式难以持续”,这也是刘姝威的报告中最让互联网一代“呵呵”的地方。

  如果烧钱模式难以持续,那滴滴快的,UBER这些公司是如何实现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依然还没有赢利的京东是如何做到美国上市的?

  蓝田与乐视的最大不同是蓝田通过财务做假欺骗投资者,而乐视也许只是讲了一些美丽的故事。

  刘撰写的《报告》没有戳到乐视的痛处,相反乐视网以开放地姿态邀请刘教授到公司考察指导。

  刘姝威写乐视分析报告,缘起6月17日,刘姝威发表《严格控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减持套现》一文,刘姝威认为乐视网实际控制人贾跃亭减持是在股市高位套现,但刘姝威的质疑遭到了乐视网拥趸们的攻击。

  从6月17日因受乐迷攻击决定分析乐视公司到23日晚上发布报告,仅从投入的时间角度而言,刘的报告是仓促的。

  而对乐视的董事会成员分析并对比华为,在这个英雄出于草莽的年代意义不大。

  而对乐视财务状况的分析更可谓浅尝辄止,远不如其6月17日发表的《严格控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减持套现》有力量。

  自从创业板推出以来,靠以财务造假提升利润以推高股价的时代早已过去,以讲故事,为市场画饼造概念推高股价的方式正如日中天。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乐视网没有财务造假的动力,乐视网2014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64亿,今天乐视的市值超过了1000亿,静态市盈率300倍,通过财务造假的方式,即便乐视假造30亿元的净利润”,市盈率也仅能达到30倍,以传统市盈率估值法来衡量乐视的股价也是高得离谱了。

  但是刘姝威对于贾跃亭在高位出售股份的批评依然有其现实意义。

  刘在昨日凌晨发文称:“2015年6月1日和6月3日,乐视网的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贾跃亭先生减持套现约25亿元,无息借给乐视网。股票的收益是不确定的,风险较高;债券的收益是固定的,风险较低。贾跃亭将大量的高风险资产(乐视网股权)转化为低风险资产(乐视网债权),不知是否意味着贾跃亭自己不看好乐视网的发展前景?”

  其现实意义即在于明确指出了贾跃亭出售其股份对中小投资者造成了利益上的损害。

  5月25日乐视网发布公告称,大股东贾跃亭将在5月29日起的6个月内,减持不超过1.48亿股的乐视股票,占总股本的8%。贾跃亭套现所得,将以“无息贷款”的形式,出借给乐视网使用,期限至少在5年以上。

  此公告一出,市场上出现了完全不同的解读。

  对于喜爱乐视的人而言,贾跃亭可谓是中国好老板的代表;而不少市场观察人士则称其为高位套现,直接占出来发表这一观点的即是刘姝威。

  贾跃亭在接受福布斯中文网记者采访时说:“减持这件事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在全世界没有一个公司的创始人,把自己的股票卖出去上百亿,长期五年免息借给上市公司。大家听着很简单,但一般人很难做出这种决策,是极为纠结的一个过程。”

  从现行法律以及诸多由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大股东减持的相关规定来看,贾跃亭的减持是合理合法的。

  但是在贾跃亭以股权变债权的运作中,也确如刘姝威所言,是将高风险资产转化为低风险资产,是一次高位套现,并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对于中小股东的侵害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股价的直接影响,二是在减持的时机选择上贾跃亭与中小股东存在持股成本优势和信息的不对称,影响中小投资者的选择判断。

  股票的价格其实符合商品的一般规律,受供需理论制约,当做为大股东的贾跃亭向市场抛出1.48亿股股票的时候,对于市场上突然增加的巨量股票供给,股价下降几乎是必然的。

  而刘姝威建议证监会应规定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减持套现必须提前一个月公示,公示一个月后,才能减持套现”。

  这一建议对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发展,无疑是切中实弊的。

  在美国证券市场,其对大股东的减持时间与减持比例有着更为严格地限制与约定。

  需要提到的一点是美国证交所对上市公司的众多规定践行的是让公众投资者先行获利的立法精神,以原始股东的抛售不能引发股票过度下跌为标准。

  1997年美国证交会规定,原始股东在解禁期满后,如果要减持股份 ,从保护公众投资者的利益出发,可以据F-144规定,向SEC申请,得到SEC许可后三个月后才可以在公开市场卖出,但卖出的股数不得超过全年买卖总股份的1%。

  提前公告对公众投资者是一种保持措施,如果减持量较大,投资者就会警惕公司基本面是否出现了状况,从而提前应对,可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我国的相关规定与美国有相当的不同,股东减持后才需要披露。

  据《创业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18号: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股份减持信息披露》一文中关于大股东减持的规定称:“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预计未来六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系统出售其直接或者间接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可能达到或者超过公司股份总数5%的,应当在首次出售二个交易日前刊登股份减持计划公告。”

  贾跃亭在6月1日和6月3日两次减持,并在6月3日进行了公告,并不违规。

  虽然乐视在5月25日发布控股股东准备减持的公告后,6天后贾跃亭即开始减持,但这与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并不冲突。

  贾跃亭6月3日减持当日其股票开盘报72.11元,市盈率高达383.4。

  乐视网于2010年8月12日上市,当初其募集资金总额7.3亿元,当初公开发行股票2500万股,占其总股本1亿股的25%,也就是说出售了25%的股份仅获得了7.3亿的资金,而6月1日3日两天,贾跃亭通过出售股份并通过借债的方式即为公司筹得了25亿元的真金白银。

  将股权转为债权对于贾跃亭而言,等于在一定程度上保住了本轮牛市上涨的收益,同时缓解了乐视网的资金短板。

  即便出现非常情况,乐视网走向破产,债权优于股权,贾跃亭的借款可以优先获得清偿。

  在这样的规则与市场环境下,贾跃亭的选择无疑是最为理性的选择。

  而即便贾跃亭将套现资金以正常的贷款利率借给乐视网也不能说有任何违规之嫌。

  相反应该指责的是中国证监会,他们没有为大股东减持设立严格的程序与标准。

  在解禁期解禁之后,大股东选择合适的价位和时间减持本是其权利。

  而大股东减持并将资金借给公司在乐视网已有先例,去年底贾跃亭的姐姐贾跃芳曾减持股票并将资金无息借予公司使用,帮助乐视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不过那个时间正是乐视股票一路下跌之时,引起的反响相当平淡。

  而今天贾跃亭通过减持的方式筹集资金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乐视提交的45亿元的定向增发方案迟迟未能获得证监会通过。

  自创业板设立以来,关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规则一直缺位,同时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要求很高。创业板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融资途径仅限于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同时募集配套资金以及发行公司债。

  这也就是为何乐视的超级手机、超级汽车等项目被放置在上市公司之外。

  贾跃亭对福布斯中文网的记者说:“我做了大量的股权质押,把所有的钱都投到非上市公司体系,等于我们是双线作战,一个是上市公司体系业务要高速增长,另外一个所有烧钱的业务,培育期的业务,还没有进入利润高速增长期的业务,都得自己来做。这是由中国股票市场资本的规则决定的,因为不允许你亏损,一亏损,几年就变成ST了,两年就得退市,只能把前瞻性的业务放在体外,很多股东不理解,有的说为什么不把乐视体育放进来呢,体育是一个短期不可能盈利的业务,收入增长很快,但是它目前不盈利。手机更是这样。乐视把手机当做是一个重要的入口,是整个移动互联网生态的入口,我们不会在硬件上赚钱,上市公司根本接纳不了。在这种状况下,就得用我个人的钱来投。”

  2014年5月16日,证监发公布了《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在基本制度设计上,将使创业板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方式可以同主板一样分为公开发行股票、非公开发行股票以及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乐视在去年启动了45亿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到贾跃亭从海外回国之前都未曾获得批准,不久前乐视网公布了新的再融资方案,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2亿股,募集资金75亿,发行对象不超过5名,9折锁定一年,将用于视频内容资源库建设项目、平台应用技术研发项目、品牌营销体系建设项目、偿还银行借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事实上,到今天为止,这份非公开发行2亿股的再融资方案也还未获得证监会通过,而贾跃亭通过减持已将25亿元套现并以10年为期无息借给了乐视网。

  从时间效率上讲,减持对于贾跃亭和乐视都是最优选择。

  贾跃亭的股权变债权,看似以一种双赢的方式锁定了自己的收益,但即便存在道德亏欠,而原因出在证券管理机构的管理缺位。

  中国证券市场自诞生之初并不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而是有着为国有企业解困的政治需要,对于国有大股东的宽容与生俱来,在这样的惯性思维下,在创业板市场也缺乏对大股东减持的制度安排。

  而今天的创业板在走向神创板的过程中,大股东减持套现已成常态,在牛市上涨的过程中可能皆大欢喜,但其长久的发展已留下了祸根。

  通过炒高股份可以轻松偷偷套现,谁还有心思安心去做企业?

  对于大股东的纵容会毁灭创业者的企业家精神,刘姝威对于证监会的建言来得正是时候。

x

收藏 0
打赏
相关标签:
电话:010-65030507
邮箱:editor@autor.com.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乙6号朝外SOHO D座5097室
北京智驾时代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4 - 2022
Auto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AutoR智驾 智能汽车网
京ICP备1402773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66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211307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