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智驾 2015-04-14 21:28
市场换技术尴尬三十年,华晨是怎么把宝马的发动机装到华颂7上的?
分享
三月春暖花开,又在上海车展之前,各大品牌在这一个月里推出了三十多款新车密集上市,华晨汽车的新品牌华颂的第一款产品高端商务车华颂7也在这期间上市。不过与众多新车上市之时喊出的口号不同之处是华晨满怀豪情地向外界宣称,这款车实现了三十多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市场换技术,敢于对是话世界级品质”的夙愿。所有人听到这句话的感觉就是华晨汽车的话是不是说大了?

  自主品牌,有时仅仅是这四个字都成为了中国汽车业内不少人的心结。

  几天前,汽车媒体汽车之家做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活动,“自主品牌”更名“中国品牌”活动,这一举动居然获得了不少媒体人士的认同。

  640.webp (9)

  对自主品牌不感冒的龙永图曾经在2005年引发了“龙何之争”。当时龙的一句“不一定非要独资提出一个中国自己的品牌”似乎触痛了这个行业的所有人。

  中国资深的汽车业专家、中国汽车业老领导何光远当场反驳龙的一番话却让听者别有滋味:“现在我们在一个合资企业当中,我们的企业在产品问题上基本没有发言权,任何一个小小的东西要更改一下都要拿到国外去认证,一拖拖很长时间。这种状况长期下去的话,这个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合资没有换来技术,却丢了话语权,虽然让双方都赚到了钱,却让国内的汽车人丢失了从业者的尊严。

  自主品牌其实就是自己主导的意思,背后是中国汽车人在与国外企业合作中的酸甜苦辣,是不能做主的愤懑与无奈。

  这一概念的背景缘于三十多年前中国最早引进国外汽车品牌时的设想,即用“市场换技术“,通过放开市场准入让国外的资金和技术进入中国并进而扶植中国自己的汽车工业和自主品牌。

  龙永图曾出任中国加入世贸的首席谈判代表,是全球化的拥趸,对国内的经济保护主义和民粹情绪一直警惕。2014年,龙永图又借助论坛重提中国自主品牌的路径选择对错之争。

  当时中国自主品牌销量正遭遇十二连降,各家各户一片恐慌。

  这个话题在十年之后依然可以引发无数争议,是中国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的流失和业内人士对自主品牌未来前景的看淡。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十五个年头,2015年3月27日,在北京何各庄国际艺术区红砖美术馆,中国最早的汽车上市公司华晨汽车集团刚刚推出的新品牌华颂的第一款产品上市发布,售价在23万至28万元之间的一款高端商务车——华颂7。

  640.webp (7)

  三月春暖花开,又在上海车展之前,各大品牌在这一个月里推出了三十多款新车密集上市,华颂的这款车上市打的牌自然也是自主品牌,不过与众多新车上市之时喊出的口号不同之处,是华晨满怀豪情地向外界宣称,这款车实现了三十多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市场换技术,敢于对是话世界级品质”的夙愿。

  所有人听到这句话的感觉就是华晨汽车的话是不是说大了?

  640.webp (10)

  华晨集团董事长祁玉民

  这款车的推出历时3年半,共耗资26亿元,发布会上华晨集团董事长祁玉民一度激动地说:“为了这款车,我亲自参加主持的会议有百余次;我们每个月有一个与宝马和全球零部件供应商的推进会,这种会我们一共开了30多次,每次我都参加。我也第一次感受到在我的手里什么叫世界级、什么叫正向开发。”

  情绪略显示激动的祁玉民接着说:“这车刚造出来,我看第一眼时,就感觉它是’男子汉’和’女汉子’的综合体,太棒了”。(小编没弄明白,男子汉和女汉子的综合体是什么意思,凭感觉理解应该是很帅的意思。)

  640.webp (6)

  640.webp (5)

  华颂7是一款类似于别克GL8 的商务车,外观设计由宝马集团旗下Designworks造型工作室打造,发动机搭载的是宝马的直列四缸2.0升涡轮增压燃油直喷发动机,也就是说有一颗宝马的芯,其全独立悬挂以及底盘由华晨和曾代工宝马X3的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之一麦格纳共同开发。

  整车近四分这一的部件是与宝马的共用生产线生产出来的。

  这是一款德式风格的商务车。

  640.webp (4)

  640.webp (3)

  将宝马的芯装到了华晨自主品牌的车上,这被认为是华晨通过市场换技术的得意之笔。

  说到华颂的得意之处,不得不细说说宝马与华晨合作的独特之处。

  虽然每个外资车企有两个合资额度的政策,不过宝马是豪华品牌在华鲜有的只与一家中国本土企业合作的汽车公司,虽然2007年曾有风声传出宝马为了扩大产能一度导找新的合作伙伴,但时至今日,华晨汽车一直是其在中国的核心伙伴。

  而在与华晨合作之初,宝马也并未选择重新建厂而是与华晨共用汽车生产线。

  近年来,在中国,宝马产品引入速度的加快,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向华晨开放,并以华晨宝马为平台推出了新能源汽车之诺品牌,相比德国大众与一汽的股权之争惊动了两国总理,而宝马却推动中德两国总理会面并力促中德电动车充电标准实现了统一。

  在中国业内“合资企业该不该续约”、“股比该不该出让”等讨论不休之时,尽管宝马集团与华晨集团的第一阶段合资协议要到2018年才到期,但双方在2014年提前提前完成了第二阶段合作的续约工作,3月28日,华晨与宝马签署了“华晨集团和宝马集团深化合作备忘录”,将双方的合资时限从2018年延长十年,至2028年。

  宝马不仅是豪华车企中第一个推出合资自主品牌的车企,在研发中心的建设和功能开发上也快人一步,2014年9月在沈阳工厂全新华晨宝马研发中心开业。大约有500名工程师在那里工作,研究面向未来的驱动系统,他们大都是中国本地的科技精英。

  宝马还为华晨汽车在新车开发方面提供咨询服务,包括设计工作,授权其组装、使用宝马发动机,以及为华晨汽车提供生产工艺流程方面的咨询服务。

  以华颂车型的推出为例,自2011年8月华晨确立了推出商端商务车,在内部号称J11的项目之后,宝马团队便入驻华晨,在产品平台、品牌建设、网络渠道搭建甚至资金上给予华颂全力支持。而宝马直接将其先进的N20发动机授权给华晨自主品牌,这一点尤为令祁玉民感动、N20发动机原来搭载在宝马3系、5系等宝马主流车型之上,也可以说是宝马的核心技术。华颂推出之后,N20发动机已成为华晨宣传华颂车型的最大卖点。

  640.webp (2)

  这也难怪祁玉民将2014年6月26日,德国宝马集团授权华晨集团旗下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N20发动机的正式投产,称为标志着华晨集团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唯一一家取得当代先进发动机技术的中方企业,实现了三十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市场换技术”的夙愿。

  华晨与宝马的合作,我们估且称之为华晨模式,而这种模式之所以走在健康的轨道上,用华晨汽车董事长祁玉民阐述宝马帮扶华晨的原因可以一语道破:“宝马在中国只有一个合作伙伴,因此才能够全心全意帮着华晨汽车做整车。”他甚至认为“只有华晨好,宝马在中国才能更好”。

  相比华晨与宝马的合作,中国汽车工业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李书福在在华颂上市前一天,3月26日飞到了英伦三岛投下了2.5亿英磅建设新工厂打造新一代英国电动出租车,签约仪式上英国首相,伦敦市长和财政首相等英国三巨头亲自为李书福站台。

  有评论指出,收购沃尔沃时以“穷小子”自谦的李书福已经成为瑞典国王、英国首相等高大上的西方人的座上宾。这家在中国并不突出的自主品牌企业在海外的待遇超过比它庞大得多的国有车企。表面上当然是吉利海外收购沃尔沃、锰铜、DSI所建立的纽带,但其背后也渐渐凸显出相比国内大多数企业“市场换技术”战略,吉利“资本换技术、股权换主权”战略为中国企业在海外赢得尊重。两种战略对外国资本的不同在于,前者帮他们从中国赚更多的钱,后者帮他们在本国挽救企业、创造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同时双方努力从全世界赚更多的钱。

  对比华晨模式吉利模式,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以市场换技术”和“股权换技术”二者其实并不存在高下之分,走哪种路径其实取决于合资双方当时的诸多因素,而合作最终走向何方更取决于双方的共同努力。

  在祁玉民的规划里,华晨未来重要的一步将是酝酿已久的高级中华轿车的推出,在核心技术上,比宝马N20发动机发动机更加优秀的发动机也将在华晨投产。一系列核心技术的投放也将提升华晨汽车的产品力。

  不过自主品牌的处境仍让人焦虑,据权威机构分析,“去年自主品牌在轿车市场销量同比大跌16.%,由2013年的328.32万辆跌至272.91 万辆。相对于外资品牌竞争力薄弱仍是主要因素。”中国汽车行业协会秘书长董扬预测,“2015年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有可能还会下降。”

  华晨的未来同样任重道远。十年前挑起中国是否需要自主品牌争论的龙永图说:“我也知道在中国的汽车产业方面一直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今天的论坛发表两种不同的意见是完全正常的。历史会证明,哪一种意见是正确的,我们还是让历史来证明。”

  在这里我们换个视角,老牌的资本主义英国在1994年就将其汽车工业出售贻尽,这一年宝马买入英国罗孚汽车集团,包含品牌有MG跑车、罗孚汽车、路虎汽车、MINI四个品牌。这是英国汽车工业剩下的最后一个汽车企业,至此,英国的汽车品牌全部被国外汽车品牌收购。

  今年李书福在英国投资一个年产十几万辆的出租车厂,可以让英国首相为之站台。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英国对于在本土保留最后一点汽车业荣光的期待。

  640.webp (1)

  在文章的结尾我们有必要提一下华颂7上市的日子:3月27日。

  回溯到12年前的2003年3月27日,宝马集团与华晨中国汽车控股公司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合资合同签约仪式,华晨选择与宝马喜结良缘的日子推出一款中德混血的自主品牌,可见背后对宝马是满满的爱意和感激。

  640.webp

  还有一句题外话,在宝马与华晨结缘的人民大会堂也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与外资合作的第一次姻缘,1983年5月5日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汽车公司合资经营吉普车公司的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1984年1月15日,北京吉普公司开业,正式开始了中国汽车业合资的先河。

  这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

x

收藏 0
打赏
相关标签:
电话:010-65030507
邮箱:editor@autor.com.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乙6号朝外SOHO D座5097室
北京智驾时代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4 - 2022
Auto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AutoR智驾 智能汽车网
京ICP备1402773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66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211307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