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注:2016年9月8日,财政部官网发布了一份《关于地方预决算公开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通报》,曝光了5家企业的典型骗补行为。本文由AutoR智驾专栏记者李子湃撰写,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今天(9月8日),财政部官网发布了一份《关于地方预决算公开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通报》,曝光了5家企业的典型骗补行为。
之所以“典型”,是因为这五个例子基本涵盖了新能源汽车骗补的常用手法:
(一)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通过编造虚假材料采购、车辆生产销售等原始凭证和记录,上传虚假合格证,违规办理机动车行驶证的方式,虚构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业务,虚假申报2015年销售新能源汽车1131辆,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6156万元。
(二)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申报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有1683辆车截至2015年底仍未完工,但在2015年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1921万元。
(三)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申报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有154辆车截至2015年底仍未完工,但在2015年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574万元。
(四)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申报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有327辆车截至2015年底仍未完工,但在2015年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9810万元。
(五)河南少林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申报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有252辆车截至2015年底仍未完工,但在2015年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7560万元。
吉姆西客车也是最早被媒体曝光骗补的企业之一。在智驾君之前的推送《四部委对新能源再下猛药》中写过,吉姆西客车之所以最早曝光,是因为被用来骗取补贴的“空壳”明目张胆的放在场地中,而这些没有安装电池的壳,已经被“卖出”并得到补贴。
除了吉姆西客车的严重行为,其他四家都是涉及未生产先获补贴,也就是所谓“提前办理机动车行驶证”。
财政部公布的处罚方案如下:
对恶意骗补情节最严重的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取消其中央财政补贴资格,2015年生产的全部车辆中央财政不予补助,追回2015年度预拨的全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同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取消其整车生产资质。
对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河南少林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追回2015年度2416辆违规上牌车辆获取的中央财政补助预拨资金,并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有关规定,按问题金额50%处以罚款。
同时,自2016年起取消上述4家企业中央财政补贴资格。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其问题车型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予以剔除。
对上述4家企业2015年生产销售的其他新能源汽车,由当地监管部门逐一严格审核后重新申报,确无问题的车辆可按原政策中央财政继续予以补助。
上述4家企业何时恢复执行中央财政补贴政策,视地方政府和企业整改情况而定。届时由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共同核查验收,验收合格报国务院批准后方可恢复执行财政补贴政策,但不恢复预拨财政补贴资金资格。
也就是说,上述企业中,严重骗补的吉姆西客车被取消参与补贴资格,其他四家则是先予暂停并整改,后续考察后再决定。
对于涉案的人员,财政部发文表示:根据问题严重程度,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向问题企业所在的省市地方政府进行通报,要求当地政府进一步核查追究相关监管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责任,涉嫌违纪违法的,交当地行政监察部门、公安部门及检察机关处理。对相关企业骗取地方财政补助资金的行为,由地方参照上述处理原则进行处理。
这也是新能源补贴方案出台以来,最严厉的处理意见。对于暂时没有公布的企业,财政部还将进一步核查。
处罚一批,暂时冻结一批,有待调查的保留一批,这符合一次整改的基本“套路”。
但在公告最后,财政部表示:“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修订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及时提高准入门槛,引领技术进步,适时采取补贴退坡办法,促使新能源汽车产业尽快步入自我发展的健康轨道。”
这基本是一份承认之前发展不健康的“罪己诏”。弥补之前补贴政策疏漏的方法,在目前看来是“补贴退坡”。也就是逐步减少补贴,或者是改变补贴的用途,给真正致力于新能源车发展的企业提供帮助。
从今年上半年开始这一导向其实就已经显示出端倪:各地补贴下降,除财政部以外,科技部公布的指导意见明显偏向高新能优质电动车,工信部的审批也趋向严格,而发改委也在研究引入碳排放额度来鼓励传统车企转型。
这样的政策调整,包括本次公布骗补企业名单,确实可以遏制投机者的欲望。但从另一个层面讲,调整后的新能源产业政策是否达到促进创新的目的?
智驾君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对于汽车设计研发这样一个长周期的产业,为期三年的政策调整期是否又太过频繁?更何况每一次调整,从大放到大收,从鼓励到惩罚或者摊派“碳排放额度”,是否又动作过大?
至少在财政部看来,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势头还是“良好”的,公告中说:
“自2009年起,中央财政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予以补助,截至2015年底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334.35亿元。截至2015年底,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49.7万辆,销售约44万辆,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
提高“量”的过程来得很猛烈,见效很快,甚至产生了投机牟利的现象。但提高“质”的过程显然没那么容易。目前国内厂商的电池管理技术,包括基础的研发水平还没有达到先进水平,国内的充电设备覆盖率也没有完善,除了价格和补贴因素,消费者对国产电动车的认可还没有完全成型。
留给政策制定者们的想象空间,也许正变得越来越小。
x
-
乐视造车:一场事先张扬的蒙眼狂奔 2016-08-15 20:47
-
前途汽车:造车路上低调前行 2016-03-09 12:20
-
特别策划:新造车运动的起因与背后的民营资本 2016-03-09 10:40
-
微博CEO首曝享界S9乘坐体验:舒适性、售价超越传统豪华轿车,纯血鸿蒙将上车 2024-06-22 21:50
-
华为发布盘古大模型5.0 2024-06-24 11:17
-
广汽埃安宣布,泰国即将新增6座快充站 2024-06-24 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