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注:经历了“尾气门”等一系列事件后,大众依然是全球最大车企,但改革势在必行。本文转载来源为车评圈,原标题为《全球最大车企决绝的自我革命》,由AutoR智驾转载。
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总部所在地,正源源不断地对外释放冲击波,向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高达60万名的员工传递变革的决心和命令。
这家全球汽车市场上的销量和营业额的双料冠军,正在推进其公司历史上最大的变革,截止目前,这也是所有汽车制造商里决心最大、力度最大变革。他们付出努力,试图让这家公司从“尾气门”事件的泥潭中拔出来,并在外部环境急遽变化的汽车产业链条中保持长久的竞争力。
这些眼花缭乱的艰难的系列变革包括:
1、子公司大众品牌与强硬的工会达成妥协,将裁员3万名员工,此举将为大众品牌每年节省37亿欧元的开支。
2、大规模削减传统燃油车的研发预算,将让几十款低销量车型在市场上消失,包括著名的豪华车品牌辉腾,目标将研发投入从占营业额的6.9%降低到6%,这将为大众每年节省20-30
亿欧元。尽管如此,大众依然是全球在研发费用上投入多的企业。销售和行政成本也将会遭到大规模的压缩。计划在10年内总共节省1000亿欧元。
3、关闭工厂,控制供应链的采购成本。辉腾的“透明工厂”已被关闭,此前还曝出与供应商的货款纠纷导致旗下6个工厂停产。大众汽车集团计划把目前的运营利润从3%逐步提升到
8%。
4、稳定美国市场经销商信心,承诺将在美国持续投入;在中国与上汽集团合作,生产和营销上汽奥迪品牌汽车,稳固中国豪华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5、改变燃油车的产品结构,大规模增加SUV比例。
6、将研发资源向纯电动汽车倾泻,计划在2025年之前推出30款纯电动汽车,年销量达到200-300万辆,占集团整体销量的20-25%。在中国与本地企业江淮汽车组建纯电动车的合资
公司。
7、成立集团层面上的数字化研发部门,从苹果挖来了“TITAN”项目的高管Johann Jungwirth任首席信息官,直接向CEO马蒂亚斯-穆勒汇报。在波茨坦、硅谷、北京三地成立大众
汽车未来中心,主要开发无人驾驶,人机交互,数字化等面向未来的汽车技术。第一款面向未来的概念车“Gira”已正式亮相。大众还成立了人工智能中心,从慕尼黑工业大学挖来了
帕特里克-范德斯马特教授出任负责人。他们希望在2021年实现完全无人驾驶。
8、3亿美金投资打车公司“Gett”,在中国投资首汽租赁的“Gofun”,并与滴滴出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大众汽车希望将自己转变为一家出行服务公司,在2025年时该领域的年营
收目标达数十亿欧元。
9、在奥迪的总部英戈尔斯塔特进行“模块化组装”试验,利用工业4.0技术消费汽车生产流水线,使汽车组装从“串联”生产向“并联”生产推进,以实现低成本、小批量、个性化的
生产模式满足市场弹性的需求。
10、旗下的大众、奥迪与保时捷联手宝马、奔驰和福特在全欧洲范围建设快速充电网络,解决电动车的充电问题。
每一项工作均困难且重要,足见大众变革的决心。
大象被迫起舞
大众汽车,截止2015年,在全球31个国家拥有121个制造工厂,60万的员工,每年汽车销量超过1000万辆,不包括中国市场将近1000亿欧元的营业额(会计准则不能并表),这家公司2015年的营业额达2133亿欧元,是全球营业额最大的汽车企业。拥有总资产3819亿欧元,882亿欧元的净资产,拥有现金和现金等价物204亿欧元(计提180亿欧元的“尾气门”损失之后)。
驱动如此庞大的一个企业进行“自宫”般的变革,并不容易。然而“内忧外患”让大众汽车决策者相信,改革势在必行。
2015年9月26日,马蒂亚斯-穆勒在激烈的内部斗争中成功地坐上了大众汽车CEO的宝座,这是一个巨大的“火山口”。这家公司刚刚迎来了创建78年以来最大的丑闻——大约1100万辆的柴油车在排放检测中涉嫌作弊,被美国的EPA曝光在众目睽睽之下。大众历史上最成功的的CEO之一马丁-文德恩在铺天盖地的骂声中黯然引咎辞职。大众紧急拨备了78亿欧元用于处理此次危机,后来他们为此总共支付了180亿欧元。
大众汽车的权力中枢监事会和管理委员会迎来了天翻地覆般的重组。先是大众汽车的风云人物监事会主席皮耶希在与文德恩的内斗中未能获得保时捷家族的支持,和他的夫人同时离开了大众汽车监事会,5个月之后,保时捷控股提名的候选人潘师当选为大众汽车监事会主席。
管理层的人事动荡则更为惨烈。9人的大众汽车集团管理委员会,只有4个人的职务得到保留。分别是奥迪汽车集团的CEO施泰德、大众中国区的总裁和CEO海兹曼、大众商用车负责人安德利斯·任思勒和负责采购的弗朗西斯科·哈维尔·加西亚·桑斯,后者是大众“尾气门”善后的负责人。变动人员包括集团CEO、人事、财务、法务和大众品牌的管委会负责人。另外,所有涉及动力总成和相关岗位的相关技术负责人遭到开除,包括乌尔里希·哈肯贝格,大众模块化研发的创始人。大众汽车斯柯达品牌的董事长范安德因拒绝出任北美区总裁兼CEO的职务安排“被离职”。
与此同时,具有百年历史的汽车工业的外部环境在发生剧变。能源革命,自动驾驶,共享出行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必将重塑这个行业。全球的科技巨头包括苹果、谷歌、百度、Uber、阿里、华为、软银、三星、松下正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跨界进入汽车行业。
2016年11月13日,大众汽车CEO马蒂亚斯-穆勒在一个公开的论坛上表示:“我们不希望降级为IT世界的富士康,如果我们不转变思想,将会沦为硅谷的供应商。”奔驰董事长蔡澈、宝马董事长科鲁格呼应了穆勒的呼吁。
核心业务重塑
在汇集公司内部250名专家经过半年时间的辛勤劳作之后,大众汽车的2025战略正式出台。该计划可细分为集团战略、品牌战略、职能战略,简要解析如下:
1、 战略目标。
大众汽车面向2025年最重要的三个计划是,成为电动汽车的全球NO.1;成为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的领导者;成为移动出行业务的提供者,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8000万会员。并通过完成变革,形成强劲的营收和良好的利润率。
尤其是主营业务的变革,意味着大众将进入完全陌生的3个领域,这对这家传统汽车企业形成巨大的挑战。
2、 重组工作概述。
在推进业务变革之前,大众汽车已成功地完成了组织的变革,这是大众2025战略有可能取得成功的基石。
大众汽车有着优秀的公司治理结构,保时捷控股是其最大的股东,拥有超过52.2%的投票权,正是因为其强有力的支持,使得大众汽车能够渡过“尾气门”的风波,以及处理好激烈的人事动荡。保时捷控股由保时捷-皮耶希家族联合全资控制。
大众汽车现任的监事会主席潘师和CEO马蒂亚斯-穆勒均由保时捷控股提名。在大股东、监事会强有力的支持下,马蒂亚斯-穆勒以高超的手腕凝聚共识,推进变革。尽管接下来的改组工作将会天翻地覆,然而大众汽车对外的口径表述如下:
“大众2025战略”的核心价值观来自于“大众2018战略”;“大众2025战略”是大众汽车集团250名专家智慧的结晶,凝聚了整个公司的知识、想法和愿景。大众汽车在过去的若干年已取得卓越的成功,将会在接下来的10年捍卫领先的市场地位和持续的盈利能力。
剧变从更新公司定位开始:大众汽车放弃了已持续79年的公司定位——汽车制造商,将其变更为“世界领先的可持续出行的提供商”。在这样的语境下,大刀阔斧的业务变革显得顺理成章:
重组燃油车的产品组合。SUV、经济型车型会得到重视,销量小的车型产品会被清理出产品矩阵。针对三个不同的市场制定不同的产品和市场策略:在北美地区引入更多的SUV、皮卡,提升北美市场的份额。在中国市场与江淮汽车组建纯电动合资公司,将奥迪引入到上海大众生产和销售,引入更多的SUV车型。入门级的经济型车型会被投放到新兴市场。
将纯电动汽车作为大众汽车e-mobliity的战略重点,计划在2025年成为纯电动汽车的NO.1,目标销量200-300万辆,在整体销量中的占比为20%-25%。30款全新的纯电动车型将会被投放到市场,奥迪和保时捷的首款纯电动SUV将会于2018年投放市场。建造规模庞大的电池生产厂,到2025年总体产能达到150Gwh。这个产能是特斯拉目前在拉斯维加斯的超级电池工厂Gigafactory产量的三倍,超过2016年中国动力电池产能的总和50%。与奔驰、宝马、福特联手建设遍布欧洲大陆的快速充电网络。
大力发展无人驾驶汽车和人工智能,在2021年之前完成完全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大众汽车将额外招募超过1000名的软件研发专家,来推进这项工作。同时在欧洲的波茨坦、美国的硅谷、中国的北京组建大众未来研究中心,在慕尼黑组建AI实验室,大量的业界高手被网罗至麾下。
持续推进模块化研发平台和模块化生产方式,颠覆目前的生产流水线,使得汽车生产能够满足小批量、个性化、低成本的市场弹性需求。从生产上进行变革,颠覆目前的产业格局。
投资移动出行。搭建自己的在线数字平台,到2025年时目标有8000万的激活用户,大众汽车将会为这些用户提供出行服务,以及汽车后市场的相关服务。
马蒂亚斯-穆勒认为,尽管大众在过去取得巨大的成功,但依然有3个弱点:结构、文化和效率。
这也是本次大众变革的重点,改变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和技术结构。打破官僚主义,提升反应速度和持续创新,某些北京车展,文德恩视察站台,几十名高管前呼后拥,中国区的董事苏伟铭只能蹲在一个角落。而等文德恩离去后,苏伟铭又变回那个高高在上的大众中国的销售老大。效率则体现在净利率上,此前大众监事会对执管会最大的不满就是净利率太低。尽管营业额和销量均超越丰田,但净收入去不如丰田。
胜算如何?
汽车工业已到了“凤凰涅槃”的关头,几乎所有的汽车制造巨头都在推进变革,拥抱未来,长长的名单列表包括福特、奔驰、宝马、通用、丰田、北汽、长安等企业……然而他们的变革的决心和实施的力度,难与大众匹敌。
大众汽车决绝的变革,可代表整个传统汽车工业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所做出的力度最大的改革措施。传统汽车企业能否自我革命,转变制造基因,变成一家科技公司和服务公司呢?
利好因素:
1、“尾气门”事件使这个公司损失了天文数字的资金、损害了品牌的美誉度,但同时也让这家企业收获了改革的决心和动力。在很多时候,苦难能击败一个企业,也能让一个企业众志成城。这次大众的重组几乎无需动员,上下迅速达成了一致。甚至包括子公司大众汽车乘用车高达3万人的裁员,都能得到工会的谅解。而当初通用汽车陷入破产保护,强大的汽车工会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大众汽车强有力的股东结构能够确保改革能够坚持下去。全新的执管会团队,有着很强的进取心和冲击力,有意愿去推进一项工程浩大的改革。这往往是重大改革的基础。德国人有韧性、有勇气、有决心去完成艰难的挑战。
3、大众汽车依然是世界上销量最大和营业额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如果加上中国市场,每年产生的营业额将会在3100亿欧元左右(丰田的营业额约为2400亿美金),这家公司有着强大正向现金流可以投入到需要投资的领域。
4、在模块化研发、模块化生产领域,在纯电动车,以及无人驾驶领域已有一定的积累,比如保时捷和奥迪,2018年就可以将有竞争力的量产车型投放市场。奥迪在无人驾驶方面的技术储备已经达到L3的水平。
利空因素
1、60万人的大公司,重构文化难度太大,比如消灭官僚主义,提升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作为传统的汽车公司,试图转变为一个科技和服务的公司,非常不容易。
2、从燃油车到纯电动汽车的转变成功的概率比较大,但从机械制造到无人驾驶,并推进数字化变革的挑战则非常艰巨,前途难测。收购或单独设立子公司也许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3、文德恩执政的后期,所推出的车型产品的竞争力和竞品相比显得非常中庸,当这些新车推出来之时,大众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将会被削弱。同时,燃油车研发经费的削减将进一步加剧这种被动局面。
4、市场结构不理想,对西欧和中国市场依赖过重,尤其是中国市场,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崛起将会极大冲击到大众在华的市场份额和盈利水平。
无论结果如何,大众都将从中获得收益。因为启动变革的方向是对的,形成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组织和流程,倡导创新,削减成本,提升盈利水平。一个现代企业不应该就是这样的吗?
对中国汽车的启示
当一个体量如此庞大的汽车制造巨头,在戴着“镣铐”的窘境下试图起舞,它的内心充满了忧虑和危机感,唯恐被高速向前奔跑的“产业列车”抛下,车评君所遭受到的震撼是巨大的。对他们的变革充满尊敬。
反观国内的自主车企,年营业额只有的400亿元,利润40亿人民币,接近大众汽车的零头,开发出来的车型略微得到市场的认可,便已飘飘然分不清东西南北。而对于未来,以及来自科技行业的跨界竞争,不能够心存敬畏,充满盲目的自信,搞不懂莫名其妙的自信来自何方?
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监管者,呼吁应该有更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胸,出台更具弹性的政策,让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和精神本土汽车企业进入到市场参与竞争,鼓励竞争,逼迫创新,壮大自主品牌的整体竞争力。不要把所有的鸡蛋压在传统汽车一个篮子里,中国汽车产业输不起。
x
-
韩国团队打造巨型机器人,让阿凡达军团走进现实 2016-12-28 16:33
-
揭秘腾讯布局汽车与出行的万亿版图 2017-02-08 16:00
-
先招谷歌旧将,再挖NASA墙角,Uber不仅玩自动驾驶,飞行汽车也在路上 2017-02-08 15:06
-
微博CEO首曝享界S9乘坐体验:舒适性、售价超越传统豪华轿车,纯血鸿蒙将上车 2024-06-22 21:50
-
华为发布盘古大模型5.0 2024-06-24 11:17
-
广汽埃安宣布,泰国即将新增6座快充站 2024-06-24 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