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2017-03-10 10:35
彭博:Wi-Fi将退出历史舞台 无限流量大势所趋
分享
彭博社发表文章称,无论是手机、智能恒温器,还是电视机,几乎每一部互联网连接设备上都有一个“WiFi”图标。但相信很快,WiFi就会被人们所遗忘。

彭博社发表文章称,无论是手机、智能恒温器,还是电视机,几乎每一部互联网连接设备上都有一个“WiFi”图标。但相信很快,WiFi就会被人们所遗忘。当前,美国主要移动运营商均提供无限数据流量服务,消费者无需再开启WiFi网络来避免昂贵的流量费。这是一个重大变化,将来可能促使WiFi退出历史舞台。此外,一些新技术的出现也让WiFi的前景变得暗淡无光。


据预计,在不远的将来,消费者在公共场所(体育馆和机场等)使用WiFi所占整体移动数据流量的比例将从当前的1/2降至1/3。调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分析师巴里·吉尔伯特(Barry Gilbert)称,这意味着企业不会再升级公共WiFi接入,而消费者甚至不会再开启“WiFi”功能。


调研机构MoffettNathanson分析师克雷格·莫菲特(Craig Moffett)称:“在Sprint,无限数据流量已成标配,消费者无需再通过WiFi来欣赏视频。消费者是理性的,当价格激励因素偏向WiFi时,他们就更多地使用WiFi。当价格激励因素转移,消费行为也所之转变。”


当然,WiFi影响力被侵蚀可能是一个缓慢、崎岖的过程。无限数据流量服务让WiFi对于手机而言变得无关紧要,但家中的其他设备,从MacBook到亚马逊Echo,仍在使用WiFi连接到互联网。 此外,在一些没有手机信号或手机信号不稳定的办公楼或家庭住宅,也需要WiFi来补充。


但是,无限数据流量并不是WiFi的唯一威胁。WiFi已经存在了20年,催生出了约200亿美元的行业规模。但如今,它正在面临其他一些新兴技术的挑战。


WiFi替代技术:LTE-U


例如,一种被称为“LTE-U”(LTE in Unlicensed Spectrum) 新系统,它使用非授权频谱来给蜂窝数据通信增加可用网络流量,即在WiFi频段上部署LTE的技术解决方案。


在过去的几十年,非授权频谱主要被用于车库遥控器、无绳电话和婴儿监测器等领域。但如今,它已被全面应用到WiFi网络上,连接着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机顶盒、视频游戏机,以及其他一系列连接到互联网的智能设备。随着LTE-U的普及,WiFi可能退居二线。


对于用户而言,他们可以在手机蜂窝网络和LTE-U网络上无缝切换,根本察觉不到有任何变化。而在当前的公共WiFi网络上,用户登录不同的网络,每次都要输入密码。


此外,LTE-U对支持设备的需求量也较少。例如,对于一栋18万平方英尺(约合1.67万平方米)的大楼,只需要24个新接入点。而对于WiFi,则需要80个热点。


独立无线分析师切谭·沙尔玛(Chetan Sharma)称:“LTE将走进家中,走进企业,而WiFi将逐渐被淘汰。”


WiFi替代技术:CBRS


另一项可能对WiFi构成威胁的新技术被称为“CBRS”,即“公民宽带无线业务 ”(Citizens Broadband Radio Service)。这项新技术允许任何人分享当前由美国海军使用的大量频谱资源。


CBRS采用3.5GHz频段,在美国是一个未授权频段,目前被美国海军用于雷达应用。但自2013年以来,谷歌和其他公司一直在游说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开放该频段用于移动宽带应用。


2016年8月,谷歌、诺基亚和高通正式宣布共同合作进行3.5GHz网络研究工作。今年2月,这三家公司在拉斯维加斯高速公路上使用3.5GHz共享频谱进行了私有LTE网络的首次现场演示。


CBRS联盟总裁迈克尔·皮特斯(Michael Peeters)称,CBRS比WiFi更可靠,可能成为工厂、机场和港口等场所的更好选择。


5G成杀手锏


在所有威胁中,5G可能成为WiFi的杀手锏。在5G标准下,消费者下载一部高清电影不到一秒钟。通过使用CBRS,移动运营商可以更快、更轻松地部署5G网络。因为他们可以使用共享的3.5GHz频段,而无需通过拍卖或其他交易获得频谱授权。


在不久的将来,WiFi可能消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阿拉巴马州企业家迈克尔·吉姆布罗(Michael Kimbroug)称:“之前,我必须要找一个WiFi热点,对我而言这太不方便了。而如今,我再也不用这样做了。”


智驾注:本文转载来源为新浪科技,由AutoR智驾转载。

x

收藏 0
打赏
相关标签:
电话:010-65030507
邮箱:editor@autor.com.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乙6号朝外SOHO D座5097室
北京智驾时代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4 - 2022
Auto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AutoR智驾 智能汽车网
京ICP备1402773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66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211307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