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 2017-02-20 11:43
5G概念持续走热 车联网和视频将率先受益
分享
为应对爆炸性增长的移动数据流量、海量设备连接及不断涌现的应用场景,5G系统应运而生。未来或将使目前仍停留在构想阶段的车联网、物联网、智慧城市、无人机网络等概念变为现实。业内人士认为,伴随制造业转型升级,互联网以及物联网向工业领域渗透或大势所趋,今年5G概念料持续走热。

为应对爆炸性增长的移动数据流量、海量设备连接及不断涌现的应用场景,5G系统应运而生。未来或将使目前仍停留在构想阶段的车联网、物联网、智慧城市、无人机网络等概念变为现实。业内人士认为,伴随制造业转型升级,互联网以及物联网向工业领域渗透或大势所趋,今年5G概念料持续走热。


多行业将受益


据市场调研机构预测,从2016年到2020年,全球5G设备市场将以32.06%速度增长。届时,设备到设备通信将大行其道,到2020年,全球将部署850万个小型基站,美国、欧洲和亚太市场将引领增长。


与4G技术相比,5G峰值速率呈数10倍增长,从4G100Mb/s提高到几十Gb/s。换言之,1秒钟即可下载10余部高清电影,可支持用户连接数增长到100万用户/平方公里。同时,端到端延时将从4G的十几毫秒减少到5G的几毫秒。


另外,与4G主要面向人和人通信不同,5G扩展到更多场景,更强调多场景用户体验一致性和物联网的需求。


信达证券行业分析师边铁城说:“5G提出3个应用场景中,除增强型移动宽带是与人有关体验外,另外两个应用场景,如大规模机器类通信和超高可靠与低延迟的通信都是为满足物物互联需求。”


“5G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各种不同应用场景。如海量连接、超低延时需求,有望结束当前物联网技术‘各自为政’局面,为智慧城市规划提供无缝连接的统一框架。”边铁城表示。


随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互联网和物联网向工业领域的渗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工业物联网仍待开垦,且相较于消费物联网,工业物联网拥有更广泛的网络覆盖面和网络节点,每一个应用场景都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据埃森哲分析显示,在中国当前政策和投资趋势助推下,未来15年,仅在制造业,物联网就可创造1960亿美元的累计GDP,若中国采取进一步措施,提升物联网影响,经济效益增加总额有望达到7360亿美元。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于海宁称,“整个产业链都在为5G发力,尤其是车联网、视频可能会率先受益于5G”。


市场前景广阔


从全球电信市场来看,运营商和电信设备制造商瞄准5G市场。


工信部日前出台《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在2016至2018年完成第一步,技术研发试验。在2018至2020年进行第二步产品研发试验。另外,中国移动也公布其5G发展规划,规划提及2020年中国移动全网5G基站将会以万为计,实现商用产品规模部署。


华为等中国厂商去年底推动支持的Polar码信道编码方案进入5G标准。业内人士表示,这是我国在核心通信标准领域一次突破,未来不仅是华为,整个通信产业链上的支持厂商,包括芯片、软件、设备、终端、测试、运营商等都将受益。


国信证券分析师程成称,“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均公布5G商用时间表,华为、中兴等设备商也积极储备5G相关技术。近日,中兴通讯正式发布全球首个基于FDD-LTE制式的Massive MIMO解决方案,并在泉州完成外场验证。”


此外,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日前宣布,今年晚些时候,将在奥斯汀市印第安纳波利斯部署5G网络公司。网络启用时,将会向手机用户提供400Mbp的网速,随着后期技术整合,部分地区网络将会提高到1Gbps,相当于“千兆局域网”网速。


在2017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英特尔也雄心切入无线领域,推出5G基带芯片,面向智能手机、路由器、汽车、无人机等各类设备。

在2月下旬召开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预计5G仍将是展会的重点。招商证券分析师王林表示,“终端设备的更新换代,一方面对5G技术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也加速推动5G技术落地及商用”。


“关键技术设备升级也将从终端促进5G标准推动、落地,并为5G标准后期建设提供广阔发展空间。”王林称,在标准、运营商、终端设备多方推动下,预计2017年5G概念将会持续发展。


智驾注:本文转载来源为证券之星,由AutoR智驾转载。

底图.jpg

x

收藏 0
打赏
相关标签:
5G
电话:010-65030507
邮箱:editor@autor.com.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乙6号朝外SOHO D座5097室
北京智驾时代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4 - 2022
Auto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AutoR智驾 智能汽车网
京ICP备1402773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66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211307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