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一条消息能藏多久取决于大众关心的程度。
在华尔街日报、彭博社、路透社,以及中国的财新网等主流财经媒体言之凿凿滴滴与Uber中国将合并之后,滴滴在今天下午终于对外确认了这一消息。
滴滴出行与Uber全球达成了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优步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滴滴出行创始人兼董事长程维将加入Uber全球董事会,Uber创始人Travis Kalanick也将加入滴滴出行董事会。
滴滴出行向AutoR智驾(微信号:ZhiNengQiChe)解释称,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出行共5.89%的股权,在股东会也将拥有5.89%的表决权,不过Uber全球和其中国投资者可以分享滴滴出行20%的经济利益,这包括分红等权利。
可以说这是一份同股不同权的约定。
对于这一合作,在滴滴发布的公关稿中特意提到:“滴滴成为了唯一一家滴由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共同投资的企业。”
2015年情人节时滴滴与快的合并时的一幕似乎再现,先是谣言漫天飞舞,而后是阿里与腾讯两大对手的握手言和。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似乎已成为中国互联网时代的现实写照,也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鲜明特征。
作为英国外交立国之本的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仅有永远的利益”则带着肮脏的殖民地味道和小家子气。
不过滴滴早期投资人朱啸虎对这一观点有些许不同看他,他在双方确认合作后向外界表示:“一、和平是打出来的,不是谈出来的!二、谈和的筹码越来越高,去年是7亿美金,今年是70亿美金,没有这些筹码连谈和的资格都没有,所以团队的融资能力极其重要!”
你说一个床上用品掺和滴滴和优步什么事呢?
在这场同时涉及各路国家资本投入的出行大战中,背后发生了什么,相信在未来几天媒体会不断挖出新料。
滴滴与Uber的体量已经创造了未上市公司成长之最,都说神仙打架,小鬼遭殃,抱定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Lyft,曾接受滴滴的1亿美元投资,双方同时进行了应用关联,中国用户在美国旅行时可使用滴滴应用叫来Lyft汽车。
作为优步对手的Lyft今后如何与优步共处,也许要看滴滴与优步的合作细节了。
在7月28日,中国交通部发布专车新政,在国家层面承认共享经济之后,智能出行市场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三天。
相信这一新政对于双方的合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其中新政条款中“网约车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即是对目前各大平台补贴政策的一大打击。
而在专车新政出台之后,优步中国的声明也似乎所指:“优步是一家由中国资本参与,本地轩队经营管理为广大百姓提供便捷出行的本土移动互联网公司。”优步同时强调优步符合暂行办法中关于申请所需的企业法人、ICP许可证、数据库和服务器设置在中国大陆、网络安全管理和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等方面的所有资质要求。
优步所强调的可能正是其软肋。
与滴滴合并,至少在政策层面会少去很多麻烦,而同时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滴滴的全球化步伐。
不过关于促成双方走到一起的推手,是政策还是资本,各界看法各异。
滴滴出行的融资历程
不过不得不提的是,滴滴与Uber打到现在,一个公开的事实是这两家公司目前至少共享4个投资者:
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中国投资公司高瓴资本、对冲基金老虎环球和保险公司中国人寿。
如果将中信产业基金、中信资本和中信证券统一在中信集团名下,那么双方就是共享了五位投资者。
不过虽然拥有同样的投资商,贝莱德、高瓴资本、老虎环球和中国人寿基本上都是投资的Uber全球,而不是uber中国。
Uber的融资历程
从目前双方的投资方来看,不仅仅是以BAT为首的互联网三巨头终于在同一家公司有了交集,在PC年代即龌龊不断的微软与苹果也产生了姻亲关系,如果将2013年8月UBer全球C轮的投资方Google Ventures计算在内,世界IT三大巨头微软、苹果、谷歌也可以在说在同一条河流实现了交汇。
而在保险金融领域,中国人寿、中国太平、中国平安(平安创新投)、太平洋保险实现了在同一个屋檐下吃饭;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与中信集团携手合作;塔塔集团、广汽、丰田和北汽(北汽产业投资基金)开始在出行领域同进退。
资本界似乎在滴滴和Uber身上实现了资本的大同世界。
小编曾在滴滴与Uber刚刚进行上轮融资之后,发文《滴滴出行再融资45亿美元,移动出行背后正体现国家意志的较量》指出这种竞争背后的力量。
在沙特主权财富基金投资Uber大手笔的35亿美元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中投公司(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2016年2月4日对滴滴出行的投资也是主权基金对出行市场的兼具资本与信用的双重注资。
而中国的保险业、金融业的国有巨头在2015年起也开始纷纷押注uber和滴滴也有国家意志的体现。
滴滴出行与Uber中国的合并像极了当年阿里巴巴与雅虎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持股,不过最终中国市场打败了雅虎的全球市场战略。
即便只深耕中国市场,滴滴的未来一样不容小觑。
据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中国IT研究中心(CNIT-Research)日前发布的《2016年Q1中国专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一季度专车市场整体保持了高速增长,其中滴滴专车以85.3%的订单市场份额居行业之首,Uber、易到用车及神州专车则分别以7.8%、3.3%和2.9%位列二、三、四位。滴滴与Uber合并后,两者占据国内市场份额将达到93.1%。
今天易到的回应温和了许多也从容了许多
在去年滴滴与快的合并之时,易到出行曾向国商务部反垄断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督检查和反垄断局举报,指责其有垄断之嫌,违反中国《垄断法》,请求立案调查并禁止两家公司合并。
而依据之一即两家合并后在相关市场上的市场份额超过90%,在事实上构成了在线打车行业的寡头垄断。
讽刺的是,经过一年多之后,滴滴与Uber中国合并后,新滴滴的国内市场份额将再资达到90%以上,一切又似乎回到了一年前的局面。
今天神州专车的回应获得不少点赞
只是今天的出行市场是否会开启滴滴、易到与神州专车的三国杀呢?
也许滴滴出行柳青的一句话可资参考:滴滴出行目前提供了超过1300万灵活就业机会,直接充分就业超过100万,日服务乘客达1600万人次。“然而相对于八亿的城市人口规模,滴滴目前的渗透率亦仅为1%左右。”
在我们认为滴滴已经“Too big too fall”之时,其实更客观的说法是出行市场“Too big too monopolize!”
程维、贾跃亭与陆正耀会不会推出出行市场进入斗地主时代不好说,新的出行商业模式注定还会层出不穷,静悄悄在北京开拓市场的首汽约车正成为一些用户的首选,而众多汽车制造商,诸如福特、通用等已经开始扶持uber的对手。
那些虎视眈眈的资本大鳄有时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在他们灰心烟灭的财富补贴背后,有时仅仅是改变了用户的一些习惯。
最终获益的却未必是他们。
所以对于打车成本将要上升的担忧大可不必,专车市场还远没有到见真章的时候。
x
-
乐视造车:一场事先张扬的蒙眼狂奔 2016-08-15 20:47
-
前途汽车:造车路上低调前行 2016-03-09 12:20
-
特别策划:新造车运动的起因与背后的民营资本 2016-03-09 10:40
-
微博CEO首曝享界S9乘坐体验:舒适性、售价超越传统豪华轿车,纯血鸿蒙将上车 2024-06-22 21:50
-
华为发布盘古大模型5.0 2024-06-24 11:17
-
广汽埃安宣布,泰国即将新增6座快充站 2024-06-24 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