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3月30日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的媒体采访中,卓驭科技AI首席技术官陈晓智博士围绕高阶智能驾驶的技术进展与行业趋势展开分享。
针对L3/L4级自动驾驶的落地规划,陈晓智表示,公司今年将重点推进硬件预埋,包括控制器、传感器及冗余架构设计,而软件功能的全面释放需等待算法成熟与安全接管率提升,预计周期为两到三年。在成本控制方面,他强调卓驭通过简化硬件方案(如7V摄像头+32TOPS算力支持城市领航),推动智驾功能向平价车型普及,并计划与更多车企合作实现“智驾标配”。
对于激光雷达的行业争议,陈晓智指出其核心价值在于冗余安全性,但基础智驾能力可通过纯视觉方案实现,装与否需综合考量车型定位与成本。谈及车企合作模式,他提到卓驭提供从交钥匙方案到软件赋能的灵活选项,以适配不同客户需求。在技术层面,公司正研发端到端世界模型,结合强化学习与自然语言交互,旨在实现千人千面的驾驶风格。此外,与英伟达基于Thor芯片的合作进展顺利,相关车型将于上海车展首次亮相,高算力平台将支持大语言模型在智驾与座舱域的协同部署。
面对特斯拉FSD入华,陈晓智认为,卓驭的优势在于对中国路况的深度适配,并强调其作为供应商的角色是为车企提供“可对标FSD”的本土化解决方案。关于行业热议的“智驾平权”,他解释称,不同价位车型的智驾体验在常规场景趋同,差异主要体现在极端工况的通过性与响应速度,但基础安全性不受影响。
以下是采访部分实录,经编辑:
问:陈总您好,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刚才您讲到了L3,但是没有详细展开那页PPT,我想问一下我们L3落地有时间表吗?另外,大家都知道卓驭在成本方面是很厉害的,现在在全域智驾背景下,我们有没有预计成本还会不会下探,导致更多平价车型搭载更多的高阶智驾?
陈晓智: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关于L3、L4,我们今年要做的事情是会把L3、L4的硬件做出来,包括控制器、传感器,满足L3、L4冗余的架构需求,这个传感器除了视觉摄像头,还会增加激光雷达来满足冗余;控制器也会有主系统和备份系统的架构设计。
再下一步,软件功能的落地,这块我们认为还需要一段时间,今年更多要做的事情就是先把硬件预埋,把落地的事情先做了,整个行业我们认为可能也会是这样的趋势,先预埋L3、L4的硬件,等算法,包括安全接管率,效率、接管率都提上去之后,我们再在一些特定场景把L3、L4的功能释放出来。
第二个问题,关于全民智驾跟性价比的问题,全民智驾这个事情跟我们卓驭一直以来倡导推动的高阶智驾普及是比较一致的,过去几年也一直在做这样一个事情,比如2023年,我们把全国无图高速领航下放到10万出头的车型,2024年,我们又把记忆城市领航下放到10万出头的车型,我们过去比较擅长的是把高阶的智驾功能下放到更低价位区间的车型,今年大家都说智驾标配、全民智驾,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事情,我们也会跟更多客户加深这方面的合作,帮助他们更轻松地标配这些智驾功能。
刚刚提到成本,我们现在比较关心的像城市领航的功能,它的成本肯定能做到更低,比如目前用的7V摄像头,再加32tops的算力平台就可以跑城市领航,这对于目前大家常见到的动不动跑城市领航要有激光、要有几百tops算力的平台还会有比较大的成本,要下放到更低价位区间的车型还是会有一些压力和挑战,我们能支持更简单的硬件就能跑城市领航,可能会有一定的优势,对于我们的客户来说推动标配会更容易一些。
提问:L3实现还是没有时间节点吗?
陈晓智:肯定今年会有一些落地,软件我们认为还需要一些时间,可能是两三年的维度。
问:卓驭之前提出过智驾硬件可以插拔更换,现在鸿蒙和赛力斯也建立了专门的改装站,也在尝试智驾硬件可升级,卓驭将来会不会把这个想法实施,让它成为一个正式落地的产品形式?
陈晓智:这个方向其实我们已经落地了,比如在传感器不变的情况下,同样是7V摄像头,我们可以更换算力芯片,从32tops升级为100tops的算力,我们跑的功能体验还能进一步得到提升。
这样的方案我们可以做到PintoPin的替换,或者整车替换都可以,别的传感器、接插件都不需要变,这个我们已经给我们的客户提供了,预计今年上半年就会在一些车型上有相应的升级。
问:想问一个关于激光雷达的问题,最近一年,我们能看到不同厂商在车载激光雷达态度上有所分化,比如特斯拉和小鹏都明确说以后不会用,像华为和理想甚至全系标配,您怎么评价这种不同厂商的不同态度?能不能再帮我们更新一下卓驭在激光雷达应用上的规划?
陈晓智:这个问题也比较经典,激光雷达用不用一直以来大家都讨论比较多。
卓驭对于这个问题的观点一直也没有变,激光我们认为它的作用就是提供冗余安全性,当然,可能不同车企有不同观点,我要标配激光,或者我要减少激光,我们认为他不仅是对于智驾系统的考量,因为他是卖车的,他装不装激光还会考虑整车的成本,考虑车型的定位,甚至考虑市场宣传的需求,他装不装激光也不见得完全是对于智驾系统的考量。
从技术角度来说,装不装激光,我刚才说了,主要还是冗余安全性,什么意思?没有激光不影响基础能力,我们已经看到像特斯拉FSD,FSD已经进国内了,大家可以体验到,我们也体验了,我们会发现它基础能力非常强,基础能力的意思就是安全性、舒适性、拟人性,它是非常强的,它没有激光雷达,但是也可以做到这些基础能力很强,所以有没有激光雷达不影响开车的是否是老司机,或者是否安全,不太影响。
如果你要应对一些比较极端的场景,比如说有的媒体朋友可能也会测一些极端场景,比如夜晚有逆光大灯,还遇到一个静止的黑衣人,这种确实是视觉弱视的场景,加上激光肯定是有用的,对于L3、L4确实要考虑比较极端的场景,你就可以加,加不加激光取决于很多方面的因素,技术以外的因素也有,技术本身的因素也有。
问:当前有很多主机厂选择了自研+供应商合作的技术模式,供应商的角色从单纯的方案交付者转变到技术赋能者的地位,您认为供应商和车企的协作模式未来将发生哪些结构性的变化?在哪些技术环节上会有一些深化合作的可能?
陈晓智:这是关于跟车企的合作以及车企自研的问题。
首先,卓驭是作为供应商,我们给我们客户的提供方式本身是比较灵活的,我们在硬件、软件、算法各个层面都可以提供相应的合作,比如有的客户想要一个交钥匙方案,软硬件都给他,我们也可以做整套方案给他们;有的客户可能自己做硬件,或者我在第三方采购硬件,我们也可以只提供软件算法,甚至有的客户有自研团队,你能不能赋能我们,给我们提供工具链,或者只要部分的算法,我们也是可以提供的,我们卓驭的合作模式本身比较灵活,会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不同的合作选项。
对于自研,现在大家都看到自研,但是自研这个事情本身会有一定挑战,未来不同的车企自研占多大比重可能还是得看持续的产品迭代能做到什么程度。
问: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最近汽车出海事情是非常热的,我前两天也刚从泰国回来,发现中国的很多技术非常好,但是在外国落地时候遇到非常多的困难,从您的角度看,我们的技术在出海方面会遇到哪些问题?从您的实践经验来看;第二个问题,特斯拉今年入华,咱们应该也是体验过特斯拉的功能,您从技术角度分析一下,我们和特斯拉FSD之间的优劣势分别是什么?
陈晓智: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关于出海,当然我们现在没有在做泰国,或者东南亚的出海开发或者规划。
目前我们主要做得比较多的还是像欧洲那边的海外适配,这方面适配的挑战更多不是技术上的,技术上相对简单,我们的算法模型在国内场景训练之后到国外场景泛化性会比预想中的要好,比如国内做到100泛化,到海外的工况可能能做到80,甚至还要多一些,它不会有太大适配的问题,对我们来说,可能针对一些长尾的场景或者当地一些特殊的场景,比如标识牌等等特殊的交规做相应的适配就可以了。
这里挑战更多的可能是在数据的采集,还有相应的路侧,你得符合当地的法规要求,这块我们也是有对应的合规方案去做海外的适配。
第二个问题是FSD,刚刚提到,我们确实也有体验,我们认为它基础能力还是非常强的,比较老司机,但是它的短板确实也如很多媒体所体验的,对中国路况,特别是遵守交规、走对路方面还做得不够好,还需要一些时间去适配,它的优点和缺点都非常突出。
对于卓驭来说,我们也不太会跟FSD有什么直接竞争关系,他是卖车的,我们是供应商,我们可以帮助国内OEM提供可以跟FSD PK的智驾能力,对于国内OEM来说他们压力更大一点,但我们是供应商,我们能提供可以PK FSD的能力,并且我们在国内的数据以及适配的进展显然会更加多一些。
除了FSD所呈现出来的常规安全舒适体验之外,今年我们在技术上还会升级到端到端的世界模型,在功能体验上可能会有更大的升级,它不仅提供基础的安全舒适的智驾体验,还能做到千人千面的风格,能够通过自然语言控制这个车辆的行为,这种体验可能是常规的一些车型看不到的,无论是FSD还是别的智驾车型看不到的,从这个体验上我们可能也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x
-
芯擎科技汪凯:7nm车规芯片破局智驾平权,芯擎瞄准全球前三 2025-03-27 23:20
-
极氪加入L3落地争夺战 2025-03-20 13:17
-
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比亚迪发布超级e平台:只有小米SU7 Ultra能追上我们 2025-03-18 20:58
-
我国燃油车产能大量放空,建议政府推动燃油车企兼并重组,不再大规模征地,停止新建工厂。 2025-03-28 17:40
-
21.59万起,阿维塔06开启预售将于4月正式上市 2025-03-28 12:10
-
2025中国汽研汽车指数国际交流会暨Euro NCAP技术研讨会(中国站)召开 2025-03-28 21:58